百歲老兵羅遠耀:報考黃埔就是為了上陣殺敵
中新社合肥3月24日電 題:百歲老兵羅遠耀:報考黃埔就是為了上陣殺敵
作者 趙強 張俊 儲瑋瑋
三月的皖南,乍暖還寒。連綿起伏的山丘映襯著湖面,垂柳隨風擺動……近日,記者循著山路在安徽涇縣見到了年逾百歲的黃埔老人羅遠耀。
羅遠耀原名羅謙,1922年4月出生,現居涇縣茂林鎮潘村。1937年,他考入黃埔軍校15期7分校4總隊步科,在西安王曲鎮受訓。黃埔軍校畢業后分配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歷任少尉、中尉副官。1941年,調入第5軍第200師第598團任上尉連長,隨部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從緬甸回國后,被調入第39軍第56師第168團,參加了1943年冬策應常德會戰的作戰。
抗戰勝利后,羅遠耀編入中央訓練團第20軍官總隊,隨后退役。現任安徽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黃埔軍校同學會涇縣聯絡組組長。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期頤之年的羅遠耀老人在采訪間隙向記者唱起了這首振奮人心的《大刀進行曲》。
羅遠耀告訴記者,從軍校畢業后,其被分配到前方作戰部隊,在晉城保衛戰與日軍肉搏時,右手腕處落下殘疾。“日本兵舉起刺刀就向我胸膛刺來,我本能地抬起右手一檔,刺刀沒有刺中我的要害,但深深地刺穿了我的右手腕。”
羅遠耀說,他報考軍校的目的就是上陣殺敵,盡管首戰負傷,但實現了殺敵愿望。
由于在戰斗中負傷,羅遠耀便在后方醫院休養。其間,遇到了同在休養的黃埔同學衛道杰——衛立煌的大兒子。待傷好后,衛道杰將羅遠耀推薦給父親,做了衛立煌的侍從副官。
1941年,羅遠耀來到戴安瀾將軍200師并擔任598團1營1連上尉連長,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并親自指揮了入緬的第一次戰斗——炸毀皮尤河鐵橋。當時,團部交給他的任務是,不僅要炸毀鐵橋、消滅日軍,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繳獲日軍軍官的圖囊(里面裝有軍事地圖、作戰計劃書等重要情報)。
據羅遠耀介紹,此役一舉滅敵200多名,摧毀汽車十多輛,繳獲日軍軍官的圖囊,立即快馬交團部及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為后面的同古大捷創造了條件,羅遠耀個人也榮獲二等功嘉獎。
“在黃埔先輩中,對我影響最深、啟發最大的,是戴安瀾將軍,因為他最痛恨日本人。在緬甸的時候,哪里有日本人他就集中兵力狠狠地打。”羅遠耀告訴記者,戴將軍給他三個兒子分別取了“覆東”“靖東”“澄東”,希望后代勿忘國恥。
1942年5月,戴安瀾在緬甸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享年38歲。曾親歷戴安瀾在緬甸犧牲經過的羅遠耀認為,黃埔精神在戴安瀾將軍身上得到集中體現。“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無論身處何地我都牢記心中,按照這個精神為人處世。我對我的后代教育也是很嚴格的,比如我兒子是農民,你就把田種好,多打糧食,為國家作貢獻;孫子孫媳在工廠里工作,不管工資多少,你要兢兢業業把你本職工作做好,不要計較利害……”
“我有很多黃埔同學在臺灣,過去我們也曾書信往來,我希望他們對祖國的統一多作些貢獻。”羅遠耀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