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賺帶污染的錢”應是共識和底線
“帶污染的錢,再多也不賺;帶污染的項目,再大也不要。”3月10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云南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云南發展資源經濟,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走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見3月11日《環球時報》)
從歷史發展來看,在過去較長一個時期內,一些地方為了追求好看的GDP數字,忽視安全生產、忽視環保要求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展經濟的同時帶來了一些安全生產事故和環境污染問題,有的成為公眾的心頭之痛。對這些現實,必須進行理性客觀地審視。
近年來,隨著頂層設計和發展理念的不斷完善、公眾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觀念深入人心,各地制定決策和發展經濟時考量的因素更全面。盡管如此,仍有部分地方出于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等因素,出現諸如“先發展經濟再管其他”“先污染后治理”的情況或苗頭。如此現實語境下,“帶污染的錢,再多也不賺;帶污染的項目,再大也不要”的表態無疑是及時且必要的,這是對常識的重申,也是對共識的捍衛,彰顯了地方發展的思路和決心。
“不賺帶污染的錢”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發展趨勢。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使用“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的表述,并且沒設具體GDP指標值。因而,各地應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優勢,堅守底線和原則,堅決不要帶污染的項目、賺帶污染的錢,堅持走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經濟發展要的是實實在在、干干凈凈的增長,是沒有“后遺癥”的發展。
“不賺帶污染的錢”是社會共識,更應是基本底線?!皥猿终_政績觀,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要被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备鞯貞獙σ酝慕逃栠M行反思,對正在或即將開展的項目進行“安全”審視,確保“不賺帶污染的錢”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讓發展更加健康、綠色、可持續,更好地造福人民。
龍敏飛(來源:工人日報)
龍敏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