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發布時間:2024-02-21 16:12:00來源: 經濟日報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新時代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了長期以來積累的一系列生態環境難題,但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綠色生產方式主要體現在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體系,涉及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綠色供應鏈創新技術與應用。綠色生活方式倡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厲行節約、保護生態環境,涉及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其一,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本質要求。綠色決定了發展的成色。堅持綠色發展,目的是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改變“開采—生產—使用—廢棄”單向流動的線性發展模式,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協調統一。其二,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轉變粗放的發展方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其三,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新時代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同時要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壓力依然較大,需要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推動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和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協同發力,需要深刻把握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聚焦關鍵環節,探索有效做法和實現路徑,在重點領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一是堅持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改善群眾生活的著力點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將生產生活方式轉到更加注重節能環保低碳和注重質量效益的軌道上來。

      二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沒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支撐,經濟發展難以長久;沒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難以持續。發展生態經濟,要在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既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傳統產業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流通和消費方式進行改造升級,也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三是強化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運用系統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污染企業專項整治行動,淘汰落后工藝產能,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推進重點流域生態治理修復,循序漸進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四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其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探索新型蓄能、虛擬電廠等智慧能源,發展循環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提高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五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加大力度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更好支撐新型電力體系建設和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還要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六是形成綠色消費風尚。要引導大眾厲行節約、適度消費、環保選購,形成全民崇尚綠色消費的濃厚氛圍。積極踐行“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倡導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車、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鼓勵居民家庭開展閑置物品交易和流通,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讓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在政策、市場、社會宣傳引導等方面綜合施策,構建起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一方面,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要以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形成強有力的外部約束和強大的內生動力,為綠色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完善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促進企業加快綠色技術創新和清潔生產改造,加大對綠色低碳產品、工藝、技術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節能降碳產品和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機制,優化政府采購,完善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建設運行的項目。

      另一方面,要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市場化配置是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聚的有效方式。要把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總盤子,發展綠色金融,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市場監測監管和調控機制,促進自然資源資產流轉順暢、交易安全、利用高效,通過價格和競爭機制提升經營主體綠色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此外,要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通過觀念引導、消費模式創新、加強社會治理等途徑,帶動大眾把環保認知轉化為環保行動,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開展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活動,因勢利導,培養良好消費習慣,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和文明生活風尚。

      (作者 周宏春 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 91久久国产精品|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精品|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大尺度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99精品视频网站|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精品国产三级a乌鸦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黄|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