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童彥婷:在“非遺地圖”上架起兩岸連心橋

    發布時間:2024-02-01 17:17:00來源: 中國新聞

      “老河口有木版年畫、孝感有云夢皮影、咸寧有通山木雕……”如果有人問童彥婷,湖北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技藝、誰在傳承這些技藝,她可以如數家珍。童彥婷是從小在武漢長大的“第三代臺胞”,現為臺盟中央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同時,她也是一名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高校青年教師,她的心里有一張清晰的“湖北非遺地圖”。近年來,童彥婷致力于推動兩岸非遺文化交流,讓越來越多兩岸年輕人加入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隊伍中來。

      “非遺基地”助力兩岸交流

      “湖北是一座文化富礦,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46項。”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青年教師童彥婷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她向記者介紹,“目前武漢各高校里有700多名來自臺灣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初來大陸,對真實的中國歷史、璀璨的中華文化知之甚少。”這讓她意識到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有必要讓在陸的臺灣學生了解中國的非遺文化。”

      如何了解?是帶著學生一起制作相關產品、體驗非遺文化?還是讓他們在非遺的世界盡情挖掘、主動創新?童彥婷選擇了后者。“要說做非遺的傳統手工藝產品,學生們做的肯定比我好。所以我想,兩岸手工藝人、學生更需要的,其實是一個交流互通的平臺。”

      2019年,在童彥婷的推動下,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授牌的“全國臺聯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傳承發展交流研究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在武漢理工大學正式成立。童彥婷的一樁“心事”隨之落了地,這里也逐漸成了在武漢就讀的臺灣學子們挖掘非遺文化的重要基地。

      臺生朋友圈里的“英山纏花”

      非遺基地既是學生們的創作基地,也是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湖北省臺聯、武漢理工大學等多個單位共同搭建的“橋梁”。在這座“橋”上,童彥婷帶著臺灣學生們走進唐城襄陽、英山非遺項目基地,參與湖北·武漢臺灣周湖北非遺觀賞與體驗活動、“文教創新·非遺賦能”兩岸高校非遺論壇等活動10余次,吸引兩岸參與人數5萬余人次。

      來到大陸,臺灣學生可以跟著非遺基地一起奔赴湖北各地,探索、學習非遺技藝;回到臺灣,他們將親手制作的非遺手工藝制品展示給親友。

      “跟臺灣同宗同源的纏花,是兩岸親密關系的證明。想把纏花帶回臺灣,分享熟悉的記憶。”曾就讀于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的臺灣學生尤翰源,在第三次參加非遺基地組織的交流活動,并在湖北英山做好一件“英山纏花”后,他在朋友圈寫下這段話,主動向親友們宣傳英山纏花與非遺文化。

      兩岸創意比拼共促非遺傳承

      隨著越來越多非遺手工藝傳承人來非遺基地交流,童彥婷開始意識到,比起讓非遺“被看見”,它的“活化保護”更為重要。

      不計回報地保留傳統還是作出相應改變追求經濟效益?怎么扭轉部分非遺工藝制品在現實生活中不實用的境況?怎么讓非遺制作技藝得到年輕人認可并進一步自發傳承?怎么復刻非遺傳統工藝的使用場景并發揮出應有的文化影響力……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其實,這些問題的核心就是要解決傳承與保護、創新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文創產品或許是破解這些矛盾的‘優質窗口’。”童彥婷說道。

      在全國臺聯、臺灣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等兩岸團體、組織的支持下,她策劃舉辦了“華夏獎”兩岸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創制粵臺交流吉祥物IP、“兔兒爺博餅游戲”視覺設計等產品,這個設計比賽成了非遺文化交流的新動力。

      “從2019年華夏獎啟幕到今年,我們收到的作品數量與首屆相比翻了4倍。”童彥婷表示,“這也讓我們看到,活躍的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的背后,是兩岸同胞無法割離的情感和文化認同。”

      未來還將推動兩岸非遺工匠交流

      如果說研究非遺文化是童彥婷的“主業”,那么,結合專長履職,便是她的“主責”。

      2017年起,童彥婷兼職任湖北省臺聯副會長;2022年起,她同時擔任臺盟湖北省委會副主委。她積極參加臺盟中央“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課題調研,主筆《加強高校學科建設,推進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提案,并將自己對春節元素符號的研究,撰寫成報告《加強春節圖形符號研究,提高中華節俗文化的影響力》,提交臺盟中央……

      “建言獻策是本職。”童彥婷關注兩岸非遺保護開發、兩岸文化交流,寫下了高質量參政議政提案和社情民意調研報告20余篇。她還表示:“未來,我們還準備在臺灣地區組織研究培訓,打開兩岸非遺工匠交流的‘大門’,與他們共同創作出新的文創產品,為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做出新貢獻。”(完)(《中國新聞》報作者劉益伶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精品国产av一二三四区|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专区| 久9热视频这里只精品18|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步兵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日韩精品一区二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久久99|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久久96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日韩一二三区毛片|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