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長春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新網長春1月18日電 (高龍安)一汽紅旗汽車多次出口海外,長光衛星實現“百星飛天”,眾多光電信息項目在長春加快建設……
近年來,長春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不斷實現新突破,推動科技賦能、鏈式發展、集群集聚,加速產業迭代升級,2023年全面構建“3轉、4強、7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初步展現出加速轉型的良好態勢。
傳統產業長紅 老賽道跑出新速度
長春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聞名全國的“汽車城”,剛剛過去的2023年恰逢新中國汽車發展70周年、中國一汽成立70周年,這一年,以汽車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成果豐碩。
長春市工信局局長趙明瑞介紹,當前,全市正圍繞打造萬億元級汽車產業集群,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轉型,落實《汽車產業攻堅突破三年行動計劃》及任務清單。
在長春國際汽車城,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園去年已開工建設,如今多個重要項目已顯現輪廓。該產業園對長春市汽車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未來,這里將為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配套生產車身、底盤、動力電池、電驅系統、智能座艙、內外飾件等核心零部件。
一汽生產的汽車從長春出發,一次次走上世界舞臺。2023年,紅旗汽車搭乘中歐班列駛向歐洲,繼打開挪威市場后,又在瑞典、荷蘭、丹麥、冰島等國家和地區上市;解放汽車多次乘船出海,海外市場占有份額和知名度一步步擴大。
如今,長春市正在謀劃更遠一步。趙明瑞表示,該市瞄準“新四化”方向,推進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促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加速發展和市場份額擴大,大力支持一汽建設世界一流汽車企業,推進長春一流國際汽車城建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23年,除汽車產業外,長春市在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裝備制造轉型、農產品加工產業向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型方面,也推出一系列政策,這兩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數據最有說服力。2023年,長春市全力支持長客全產業鏈發展,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閃耀杭州亞運會,中車電驅等新業態加速拓展,長客全年產值超過220億元;農高區加快建設,皓月等企業迅速發展,城開肉牛產業園等項目全力推進,2023年1月至11月農產品加工業規上產值增長8%。一汽已全面啟動“531”新能源戰略規劃,2023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實現了40.6%的較快增長。
“從我市情況看,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正在推動全面轉型。”長春市發改委主任薛春龍說。
新興產業動能十足 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2023年6月15日,以“一箭41星”形式發射的高分06A等41座自研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刷新了中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組網工程實現了“百星飛天”的階段性目標,其研發生產企業就是位于長春的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長光衛星已建成中國最大的遙感衛星星座,這家企業的成功,顯示出長春的光電信息產業正步入發展快車道。
如今,長春市光電信息規上企業119戶,2023年1月至11月,同比增長13.15%,高于全市增速4.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同比增長19.1%,高于全市增速10.9個百分點。光電信息產業現已呈現出優勢集聚、多極增長、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2023年12月初,長春市舉行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透露,當地正在積極打造“一鎮一谷三園”光電信息產業集聚區,未來三年有望新增產值超過500億元。
光電信息產業與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綠色能源產業、現代文旅和會展業并列為長春4大成長型新興產業。
薛春龍表示,2023年,長春的成長型新興產業規模正在持續壯大,表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長春制定了醫藥產業相關計劃,“八大工程”全面推進,預計全年實現產值290億元;印發“氫動長春”相關規劃,風電鄉村振興、生物質熱電聯產等項目加快建設,初步構建了氫能產業“制、儲、運、用、研”的全鏈條應用場景。
農博會、汽博會等活動相繼展開,華強方特等項目加快謀劃,去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全市接待游客1218.7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3.13億元,是2019年同期的146.59%和152.32%,創歷史新高。
“下一步,4大成長型新興產業還將加快布局,實現搶先發展。”薛春龍說。
面向未來 加快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無論是老賽道上的新速度,還是新賽道上的加速度,都是長春市圍繞加快構建“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寫照和縮影。
2023年前三季度,長春市GDP同比增長6.5%,居東北四市首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6.9%,增加值同比增長6.2%,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態勢。
去年12月初舉行的長春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上,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布局細分領域新賽道,培育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目前,在傳統三大優勢產業、4大成長型新興產業之外,長春市已經規劃出航空航天及應用、氫能和新型儲能、半導體、新材料、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影視文創、數字經濟7個細分領域,不斷加快產業布局。
長春一方面積極向國家爭取,經與國家發改委多輪溝通對接,已初步將半導體、新材料、氫能等產業布局納入東北振興相關文件支持方向。另一方面,加速推動產業布局,謀劃產業發展,“可再生能源+PEM制氫+加氫”一體化創新示范項目、長光正圓8英寸正照式CMOS晶圓等一批重大項目加速建設,成功獲批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新賽道產業正逐步形成發展規模。
長春市肩負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歷史重任,而這一系列的謀劃布局,正是實現率先突破必須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可以預見,眼下的長春,正在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