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增長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億,達到307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延續較快增長勢頭。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是國家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直觀體現?;赝?01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剛突破1萬億元,2019年突破2萬億元,如今就已突破3萬億元,特別是最近7年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足以說明我國研發經費快速增長的態勢。而從總量上來看,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水平上已經位列世界第13位,介于歐盟(2.2%)和OECD國家(2.7%)平均水平之間,充分體現了我國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
具體看公報,可以找出幾個亮點:一是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水平明顯提升,增速比R&D經費快1.3個百分點,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規模位列世界第二位;二是企業研發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企業對R&D經費增長的貢獻達到84.0%,比上年提升4.6個百分點,是拉動經費增長的主要力量;三是區域創新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創中心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增強,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研發投入躋身“千億省份”行列。
這些亮點固然反映出我國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但是從整個科技創新鏈條上看,基礎研究依舊是研發活動的短板?;A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它所代表的原始創新能長久傳導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但與創新型國家相比,我國R&D經費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投入結構比例相對失衡,對試驗發展的投入比例常年保持在70%以上,2022年更是在82%以上。體現在結果上,就是模式化的創新比較常見,但以復雜的、底層支撐性技術和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創新相對匱乏。
進一步來看,科技創新也存在資源配置重復、科研力量分散、創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問題。比如,我國越來越重視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但高等學校和政府屬研究機構是基礎研究的主要力量,企業投入則在低位徘徊,同時,高??萍汲晒袌鲛D化率低,存在產學研脫節、成果轉化夾生等現象;另一方面,企業雖然是經費投入主體,但其轉化項目大多屬于“短平快”項目,較少組織對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開展系統性、協同化、集成性攻關,應對“卡脖子”問題乏力。
作為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研發經費投入的大幅增長和有效使用,將持續激發出創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同時也要看到,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研發投入在規模、結構和效能等方面仍有明顯不足。針對這一點,尤其要處理好新型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健全同基礎研究長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評價激勵、成果應用轉化、科技人員薪酬等制度,聚焦對關鍵技術和重點領域的精準支持,持續加大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投入,著力提高資金利用效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