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關深化調查研究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核心閱讀
全國海關上下凝心聚力、精準施策、向下扎根,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持續抓好政策措施落地,并因地制宜出臺細化配套舉措,以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問題清單”變“成果清單”。
□ 本報記者 蔡巖紅
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穩住外貿經營主體是基礎。今年以來,海關總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決策部署,針對外貿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推出了增加便利、增強活力、增進服務、降低成本等“三增一降”的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幫助企業降成本、穩訂單、拓市場。
全國海關上下凝心聚力、精準施策、向下扎根,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持續抓好政策措施落地,并因地制宜出臺細化配套舉措,以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問題清單”變“成果清單”。
辦多少實事成檢驗標準
夏日炎炎,在我國制造業重鎮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內,一臺臺“橙色”機器人正在檢測“手中”的螺絲,檢測合格后再安裝到另一些“灰色”機器人主體上……
廣州海關聚焦珠三角制造業發展特點和關區實際,主動對接佛山現代產業體系規劃,下沉企業現場,開展“加快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課題實地調研。圍繞“構建貿易高質量發展指標評估體系”等新情況新趨向,關黨委委員領題11個,帶頭到企業一線、到項目現場,開展“解剖麻雀”式調研企業253家。
在調研中,廣州海關了解到“24小時不停歇”的全自動化生產線使得企業零部件、物料進口和成品出口業務頻次增加,運輸、倉儲成本、資金占有率也有所上升。針對機器人制造企業“快投產”“零庫存”等實際需求,及時深化以企業為單元加工貿易監管改革,推廣“一本賬冊滾動核銷”等便利化措施,實現同一集團旗下不同成員企業之間保稅料件及設備自由流轉,有效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
在海關高效監管和便捷的通關環境支持下,今年前5個月,庫卡機器人(廣東)有限公司出口同比增長約五成,產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約兩成。
廣州海關堅持把解決了多少問題、辦了多少實事作為檢驗調研成效的重要標準,建立《廣州海關主題教育問題清單》,關黨委牽頭密切對接地方科技創新產業合作、高水平對外開放、知識產權保護合作等專項工作,以下沉促提升,理清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難題與根源。
解決一個個難題,服務整個產業發展。廣州海關堅持“一對一”指導企業用足用好便利政策,提高整體物流效率。“自從應用了海關‘無紙化申報+智能審核+自助打印’的原產地證審簽方式,原產地證書實現了‘秒辦’。”廣東海川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外貿部單證員周女士說,在海關等部門出臺的各項便利舉措支持下,今年公司辦理的出口原產地證書涉及貨值增長約兩成。
今年前5個月,廣州海關關區企業進出口工業機器人約1.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49%。其中,佛山市順德區企業進出口工業機器人約7514.8萬元,同比增長約159.7%。
“兩場”如“一場”暢通物流
近日,一輛裝載著4.5噸進口汽車原材料的海關監管車抵達首都機場,在首都機場海關關員的監管下實施解封,卸車進入中國外運空運北京公司的進口監管倉庫。這是首單通過北京“雙樞紐”物流協同快車道,由大興機場一級庫直接分撥至首都機場二級庫的入境貨物。
“這批原材料是我公司急需的生產材料,現在有了海關的幫助,順利、快速完成了兩機場間的轉運,第二天就可以投入到企業生產中了。”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空運經理魯楠說。
北京海關在調研中發現,許多進口貨主單位在首都機場口岸有著合作多年、高度信賴的貨運通關服務公司,又渴求大興機場豐富的航線互補資源和先進的現代化物流管理體系。如何有效利用兩個機場的貨運資源優勢成為進出口企業的訴求。對此,北京海關積極響應企業需求,推動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物流協同作業監管模式落地實施。
“通過‘兩場’海關的聯動,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兩場’如‘一場’的物流協同作業模式,讓眾多企業嘗到‘雙樞紐’航空貨運新模式帶來的甜頭。”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處長陳冬坦言。
在深入調研“兩場”物流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北京海關響應企業呼聲,助力企業最大程度盤活用好兩大機場航運資源互補優勢和已經成熟的物流產業鏈比較優勢。大興機場海關前期對新模式下物流監管過程進行了縝密測試,暢通物流作業渠道,明確運輸標準原則,通過簽訂責任書等方式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同時綜合運用RFID、GPS等技術手段確保貨物轉運過程海關監管到位。
“多年來我們深耕首都機場貨運事業,積累了良好的硬件基礎與客戶口碑。如今在海關政策的助力下,我們得以在用好機場航線資源和產業鏈的同時,省去了辦理貨物轉關手續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我們的客戶也享受到海關量身定制的最優物流方案。”中國外運空運北京公司總經理溫龍飚說。
深入調研做企業貼心人
“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如何申請?”“AEO高級認證有哪些便利?”近日,在拱北海關所屬香洲海關召開的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護航2023”海關政策宣講會上,來自香洲區、高新區、鶴洲新區及橫琴深合區近40家企業與海關進行交流答疑。
“今年海關更加注重調研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和訴求建議,無論是政策宣講還是幫扶舉措都更契合我們當前的發展需求。”珠海紅塔仁恒包裝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關務主管鄔春娣說。
今年,在加工貿易小微企業專題調研中,香洲海關發現,隨著珠海紅塔仁恒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增長,保稅料件調撥需求與日俱增。隨即該關關領導帶隊赴企業了解情況,現場開展政策解讀輔導和案例推介,指導該公司成功設立首本適用企業集團監管模式的加工貿易手冊。
“參與企業集團加工貿易改革后,我們的保稅料件及設備可以在旗下成員間靈活流轉使用和調配,相較之前減少了4個海關業務環節,縮減業務辦理時間75%,預計每年可以節約各類成本超130萬元。”鄔春娣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香洲海關領導帶隊走訪地方政府,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到企業,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聯動地方政府部門和上級部門等開展精準政策宣講,覆蓋企業近700家次,運用問題清零機制解決企業問題46個。
“今年以來我們出口鋰電產品營業額約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8%,預計全年能達到6億元。”珠海鵬輝能源有限公司經理呂達權介紹說。
為助力企業充分享受關稅減讓優惠,香洲海關通過政策宣講、上門服務等強化原產地簽證指導,幫助企業梳理產品出口的東南亞、澳大利亞、智利、韓國等國家優惠政策和原產地規則清單,進一步提升珠海新能源出口產品優勢。據統計,1月至5月,該關為珠海新能源鋰電池企業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116份,簽證金額超6.4億元,同比增長了23.4%和3003%。
關企面對面用足好政策
“我集團項下有三家公司已陸續通過海關AEO高級認證,因集團經營需要,之后可能存在法人單位拆分的可能,在后續的高級認證復核中對這些法人單位能否進行合并復核?”“現在仿冒企業品牌出口手段越來越隱蔽,企業知識產權維權困難,海關有何舉措幫助企業?”
近日,青島海關舉辦首屆“關企面對面”活動,青島地區從事外貿進出口的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AEO企業等18家企業代表參加。各企業代表結合自身發展和下一步規劃,圍繞外貿發展形勢、存在的困難和需要海關解決及協調的問題等進行交流。海關就企業關心的通關時效、貨物查驗、AEO認證等問題,分別從法律法規、監管流程、時限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解讀,并向企業重點介紹了青島海關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30條措施。
“‘關企面對面’活動,把我們這些企業聚集在一起,一次性答疑解惑,幫助我們用足用好海關政策。”青島海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貞超說,在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企業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這次活動為企業提供了極大便利。
這次活動是青島海關切實推進“海關關長送政策上門”工作的重要舉措。“促進外貿保穩提質、服務企業發展是海關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進一步暢通關企溝通渠道,開門納諫,廣開言路,形成‘企業點題、海關答題、海關落實推動、企業評價效果’的閉環,做到企有所呼、關有所應。”青島海關關長沈揚說,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企業吹哨、海關報到”,全力以赴保障進出口通關順暢,全力以赴服務企業創新升級,不斷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來源: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