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領導擘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黨不僅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而且領導人民將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實現現代化,需要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擘畫宏偉藍圖。藍圖設計得好不好,道路走得對不對,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代化建設的成敗。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筆一劃設計和描繪出來的。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提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新中國成立后,黨錨定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目標,循序漸進、聚沙成塔,不斷豐富和完善現代化的藍圖。黨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發展目標和分兩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構想;改革開放后又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重大命題和“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第二步目標即將實現之際,又進一步針對如何實現第三步目標提出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探索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新的時代要求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在理論與實踐取得創新和突破的基礎上,對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系統性戰略謀劃,使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呈現更為壯麗的圖景。黨的二十大在十九大作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的基礎上,進一步對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發展目標作出宏觀展望和總體部署,并對未來5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作出重點部署,明確了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這種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定力,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從根本上超越了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紛爭、黨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的弊端。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奮斗,一步一步把藍圖變成現實。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曾這樣感嘆:“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而今,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天宮、蛟龍、天眼、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工業成果令人目不暇接。這種巨大跨越與飛速發展,創造了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而奇跡背后的“關鍵密碼”,在于黨的堅強領導。
黨根據中國式現代化不同階段主要任務的發展變化作決策、抓落實,既堅持、豐富和發展理論,制定、調整和完善路線方針政策,又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黨不僅部署“過河”的任務,而且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提出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處理好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提供方法論指導。黨勇于開拓創新,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著力破解各方面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社會發展的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更多內容,詳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文章《黨的領導與中國式現代化》
(求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