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措推進慢行系統發展 提升舒適度鼓勵慢行出行
中新網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交通委今天表示,為深入貫徹“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發展理念,北京發布《2023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工作方案》,從“街道空間更加活力、各類設施更加融合、治理模式更加協同、環境氛圍更加友好、居民出行更加健康”等五方面明確了24項重點工作任務,持續推進城市慢行系統發展,不斷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質,鼓勵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車騎行”的出行方式,提高市民慢行出行的獲得感。
多舉措保障非機動車道路權
今年,北京將繼續多舉措保障自行車路權,進一步提升與明確騎行空間,確保非機動車道連續順暢,共計對城六區和通州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約220公里道路進行整治。
針對路面寬度12米以上道路已設置非機動車道路段,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拓寬,保障其通行寬度達到2.5米以上;針對路面寬度12米以上機非混行路段,采用增設綠化隔離、施劃地面標線等多種形式設置獨立自行車道,保障自行車獨立路權;針對路面寬度小于等于12米的機非混行道路,采用增設慢行優先標識等形式,強化自行車路權。
同時,增加步道通行空間,針對步道通行寬度不足2米的路段,增設樹池蓋板7000個,并加強既有樹池蓋板的維護管理,保障平整完好。完成全市8000處“騎沿井”問題治理,消除安全隱患,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北京加快推進重點道路環境整治提升,按計劃組織實施多條道路環境整治提升,并按照“一項目一方案,一路一設計”的原則,在道路環境整治提升中因地制宜提升慢行環境品質;持續開展路口及立交橋區治理,針對出行不便路口進行專項排查,通過增設安全島、調整路口斷面結構、優化交通流線組織、加強交通秩序管理等措施,保障路口的自行車和行人過街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持續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
今年,將繼續推動水、路、綠三網融合,完成地標《城市道路慢行系統、綠道與濱水慢行路融合規劃設計標準》編制工作,指導城市道路慢行系統、綠道系統以及城市濱水慢行路的融合設計。
北京推進40.2公里西山綠道建設,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園的圍欄,促進城市綠道、濱水廊道等與慢行系統有機融合;完成清河下段(立水橋-溫榆河河口)10公里慢行系統建設,完成西南二環水系28公里濱水空間開放節點提升工程,開工建設南旱河濱水慢行系統;開工建設城市副中心2.7公里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范段工程,完成北四環(海淀橋至四季青橋)慢行系統整治提升工程、東三環慢行系統優化改造工程,打通北四環至西直門交通樞紐慢行貫通路線工程;開展涼水河濱水空間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實施南中軸段、石榴莊段,全面打造景美路暢的慢行環境。
保障非機動車有序停放
今年,北京將結合非機動車出行現狀及管理需求,推進《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修訂立項論證工作,加強非機動車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為保障非機動車停放秩序,今年將通過挖潛停放空間、整治停放秩序,在重點軌道站點、重要交通樞紐和大型商業區周邊開展非機動車停車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規范有序停放。
此外,北京將強化慢行交通秩序管理。今年將新建違法停車非現場執法設備200套,推進道路停車前端視頻設備共享賦能,持續擴大非現場執法覆蓋率,加強違法停車突出路段專項治理;繼續開展電動自行車超標、超速、闖紅燈和逆行等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加密執法頻次,規范電動自行車騎行行為。
提升舒適度鼓勵市民慢行出行
為打造品質慢行系統,今年,北京將繼續提升慢行出行舒適度,建設林蔭化道路20條,完成垂直綠化示范立交橋20處,增加步行騎行舒適度。今年將結合延慶區全域旅游資源,利用公園景區等騎行步道,承辦舉辦2023第十三屆北京國際自行車騎游大會;同時,加大對21條“騎游北京”文旅騎行線路的宣傳推廣,促進慢行與文旅深度融合。
為提升全市綠色出行意愿,進一步鼓勵市民慢行出行,北京今年將繼續提升慢行出行服務水平,發揮北京MaaS平臺優勢,加強軌道交通與步行、騎行、地面公交的導航服務銜接,持續開展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活動,引導公眾綠色出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