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微權力 遏制“微腐敗”
如今的泉州正值雨季。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泉港區涂嶺鎮的山間騰起片片云霧,叢林分外青綠。青山一旁,福廈高速公路穿梭而過,連貫福建南北。這條高速公路的修建,搭建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血脈”,沿線群眾的切身利益也與之緊密相關。
涂嶺鎮路口村的陳大爺家有約1畝田地被分次征收,用于高速公路修建及拓寬工程。2019年3月、6月,陳大爺夫妻倆分別達到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金領取年齡標準,然而本應每月按時發放的養老金遲遲未到他們手中。
2022年9月,陳大爺嘗試將訴求反映到路口村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值班干部看到后將訴求轉交給鎮紀委核實。不到1個月,這筆9500元的養老金就打到了陳大爺的賬戶上。
陳大爺反映問題的微信群是泉州市紀委監委借助信息化手段,開展對小微權力監督的重要載體。“我們按照‘一村(社區)一群’‘一戶一人’原則建立微信監督群,由村書記擔任群主,村‘兩委’、駐村干部、鄉鎮紀檢監察干部一起入群。”涂嶺鎮紀委副書記、監察組副組長陳志華告訴記者,相較于電話、信件、上訪等方式,微信群操作更簡單、快捷、直觀。接到群眾反映情況后,及時進行梳理研判并按程序處理,方便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實時監督,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及時推動處理。
除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少群眾還會利用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對基層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監督,及時反映自己發現的問題。今年年初,一通反映安溪縣龍門鎮溪瑤村修路工程項目支出問題的電話打進了縣紀委監委信訪室。
“我在監督信息平臺看到村里公開的公路硬化工程項目支出發票,可明明公路尚未硬化,怎么會有支出情況?”群眾的反映引起當地紀檢監察機關關注。隨即,該縣紀委監委運用“室地”聯動機制組織提級核查。經核實,溪瑤村“兩委”干部在明知公路尚未硬化的情況下,同意建設方以虛增材料費、挖掘機工時費的方式預付公路硬化款項。最終,涉事村干部蔡某某因在村集體資金管理中不正確履職,違反工作紀律,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作為泉州市小微權力信息化監督的“發源地”,安溪縣紀委監委自2019年開始探索實踐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安溪縣紀委常委陳寶福告訴記者,以往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傳統公開方式群眾看不見、看不懂,村務公開不真實、不全面、流于形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微信群的實時性和交互性,把村級村務、黨務、財務等信息“曬”在群眾的手掌心里,有效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群眾的信任感更足。
“推行小微權力監督信息化建設,是打通群眾監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泉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截至目前,該市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已實現村社全覆蓋,累計公開黨務、村務、財務信息超10萬條,群眾閱讀、評論等600多萬次,其中對黨務、村務、財務公開信息的閱讀量達327萬次。在安溪縣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模式基礎上,泉州市紀委監委搭建村級小微權力監督信息平臺,進行統一管理。目前,平臺開發了村務公開、群眾訴求、社情民意、紀檢監察干部訪民情四大功能,市紀委監委從黨務、村務、財務三大類梳理出群眾關切的“三資”管理、工程項目、宅基地審批、低保戶評定等27項事項在微信群即時公開,村級事務從動議、討論、決策、執行到結果全過程接受群眾監督。
“小微權力監督信息平臺對我們村干部也是一種保護。”涉事村干部蔡某某對記者坦言,通過及時接受村民監督,真正起到防微杜漸作用,防止釀成大錯。(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文子玉 張馳 自福建泉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