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應訴材料凸顯部分民企用工合規問題
表面看勞動合同、工資條應有盡有,仔細看條款不合法、程序不完備——
一份應訴材料凸顯部分民企用工合規問題
閱讀提示
一邊是因為企業用工不合規,可能導致的勞動爭議多發;一邊是因為人手不夠、資金有限,企業主總想著“先拓展業務,法律的問題可以往后放放”。《工人日報》記者從一份應訴材料中,窺見部分民營企業用工合規中面臨的難題。
“勞動合同、工資條、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員工手冊……”3月14日,一份“充實”的應訴材料被律師李可發現一堆漏洞。“勞動合同第8條不符合勞動法,工資發放沒有員工簽字,考核辦法沒有雙向確認,員工手冊沒經過民主流程……到了法庭上,哪哪都是敗訴點。”
沈陽這家僅有13人的裝飾設計公司最近正在忙著應訴,身兼人力、后勤、財務部負責人的馬銘宇焦頭爛額。面對一堆“漏洞”,馬銘宇深感無力。
勞動合同法施行十多年來,勞動者維權意識日益增強,而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卻在勞動用工規范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導致這一領域成為勞動爭議“多發區”。《工人日報》記者從一份應訴材料中,窺見一些民營企業用工合規中面臨的難題。
“沒找到員工簽字,沒看出民主程序”
2022年7月,設計師張麗以考核不公平為由要求企業給付別墅設計項目提成3.2萬元。公司總經理張寧夫在勞動仲裁敗訴后才開始重視這件事,要求馬銘宇收集證據。代理律師李可翻閱40多頁的紙質應訴材料,發現沒有一個員工簽字,勞動合同中沒有,工資條發放欄里也沒有。
事實上,設計公司與張麗簽訂的勞動合同并沒有經過專業律師審核。只是在線上轉了電子版本告知員工,并沒有簽字留檔。李可一項項畫線說:“試用期3個月,不購買社會保險;合同期內準備生育要提前6個月告知;兩年內不許到同行業競爭企業就職。這些都違反勞動法。”
針對沒有“簽字”一項,馬銘宇解釋說,“當時處在新冠疫情特殊時期,張麗還在大連家中,很難讓她到沈陽辦公室現場簽字。”事后確實沒有補簽。
對于企業延續手動發工資條這一習慣,馬銘宇說因為設計師們每月的工資受提成影響浮動較大,實行保密制度,彼此并不知曉。所以還是打印一式兩份后,用剪刀剪下來郵寄到個人家中。因此,也沒有員工的確認簽字。更別提建立“雙向書”確認及存檔制度,員工手冊也僅有個形式,并不符合當地法規和行業標準。
“各項規章制度都轉發了員工,經過職代會通過。但具體程序、過程,不太能經得起推敲。”馬銘宇進一步解釋說。
“有的是對涉及的用工風險不了解,即使了解到了也不夠重視。有的企業法務或者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熟悉勞動法,但司法實踐時有變化,各地裁判標準尺度不一,并沒有及時洞察。”李可說。
“先拓展業務,法律的問題往后放”
讓律師沒想到的是,張寧夫曾在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8年,經驗豐富。如今,創建的公司成立不滿4年,經費、人力有限,他總想著“先拓展業務,法律的問題可以往后放放”。應訴中,他反復詢問和解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支付的最小賠償是多少。
9個月的時間里,張寧夫一直沒有出面,直到最近和律師交談,才讓他意識到,未來有可能出現集體訴訟。一旦資金周轉不力,支付不起賠償,他有可能成為“老賴”,讓經營良好的公司垮掉。
張寧夫一手創辦的企業折射出許多民營企業成長過程中用人不規范的現狀。他和馬銘宇是大學室友,一個學金融、一個學國際貿易。2019年,馬銘宇跟他出來創業時公司僅有3人,考慮最多的是生存。最開始,人事管理外包給勞務公司,因為設計師收入低,隊伍不穩定,來一個走一個。一年后,由馬銘宇接手人事管理至今。這期間,當地人社、工會、工商聯等相關部門都給予過指導和支援,但具體執行還需企業自己來完成。
不是沒想過“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辦”,如今行業越來越精細化,招工有“獵頭公司”,人力管理有專業的軟件平臺,企業內部成員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行業規定和道德規范,可以請專門的企業合規師來監督。這一職業已在2021年3月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得到了國家認可。
“可這些無一例外都要增加用工支出。與其為未來不確定的訴訟風險投入,不如向當下的業務投入,這樣的產出讓我看得見、摸得著。”張寧夫說。他懂得合規用工、和諧勞動關系有助于提高企業及自身的社會聲譽。但如果經營不下去,給員工發不出工資,何談聲譽。
探索落地可行的合規管理
“從長遠看,不規范用工將導致企業面臨多重風險,給經營預期帶來不確定性,勢必增加企業成本。”李可說。合規用工有助于穩定員工隊伍,降低招聘和培訓成本。有助于減少勞動爭議案件,減少企業應對、處置和賠付的成本。有助于建立良性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認同感和敬業精神。
遼寧省勞動人事爭議研究會法律專家孟宇平認為,民營企業不要只看“眼前賬”,規避法律、侵害員工權益,最后吃虧的還是企業。她表示,初創期,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的需要以及崗位的特點,采取多元化的用工形態,并且依法承擔不同的用工主體責任,實現用工形式的多樣化、靈活化。
在成熟期,孟宇平建議企業從管理上要效益,建立一支既懂法又懂管理的高素質管理隊伍,通過他們實現合規用工、合法經營。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為企業管理和員工勞動提供規范化的制度依據。契合經營實際,堅持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選擇用工模式。
據了解,2018年11月,司法部曾指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共同組織開展了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項活動。如今,律師協會仍可以發展公益律師多為企業免費服務,政府也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幫助企業健康成長。
張寧夫希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合規師能夠走上崗位,讓更多的小微企業能夠請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張麗是化名)
(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