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高忽低打鼾或是OSA作祟 專家:需引起重視 及時做睡眠監測
中新網上海3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打鼾俗稱“打呼嚕”,常有人認為,打呼嚕代表睡得好。真的是這樣嗎?
世界睡眠日將至,上海市胸科醫院肺功能科主任王韡旻20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有人認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現,殊不知不規律的鼾聲中也蘊含了危機。她介紹:“經常忽高忽低、不規則打鼾,可能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作祟,那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其危害程度不亞于高血壓、糖尿病。”
據悉,隨著肥胖人群數量的增加,OSA的患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這位專家介紹,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年男性OSA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她直言,如果有不規則打鼾并偶爾會被憋醒,晨起時口干,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者,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就醫,到醫院做睡眠檢測。王韡旻說:“早發現早治療,才能讓自己不僅睡得著,還要睡得好。”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良好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據介紹,深度睡眠可有效清除大腦“垃圾”,有助于治療疾病;可提高一些免疫細胞結合靶標的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幫助預防細菌與病毒的入侵;同時,在睡眠狀態時,肝臟排毒能力上升,細胞會主動將身體內的細菌消滅。
哪些人是OSA高危人群?王韡旻介紹,肥胖者(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或以上,體重指數≥25kg/m),上氣道解剖異常(包括鼻腔阻塞、扁桃體肥大等),長期大量飲酒和(或)服用鎮靜催眠類、肌肉松弛類藥物者,長期吸煙者等都是高危人群。另外,女性絕經期后患病者增多,心功能不全、腦卒中、胃食管反流及神經肌肉疾病者罹患OSA風險更高。
談及睡眠監測,王韡旻介紹,除了在睡眠監測室進行的多導睡眠監測,民眾還可以將便攜睡眠監測設備帶回家中監測。在“沉浸式醫療體驗系列活動”中,記者看到,這種便攜式睡眠檢測設備能夠通過采集口鼻氣流、胸腹運動、血氧飽和度、體位、鼾聲等信號,監測打鼾者的睡眠。
如何治療OSA?據介紹,患者可以通過鍛煉減重,戒煙戒酒,側臥位睡眠,白天避免過分勞累等緩解;對于單純鼾癥及輕中度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可以使用口腔矯正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