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山鄉發展"蝶變記":農村產業抱團 鄉村旅游富民
航拍江西井岡山市拿山鎮連片的現代農業大棚基地。 劉力鑫 攝
中新網井岡山10月25日電 題:井岡山山鄉發展"蝶變記":農村產業抱團 鄉村旅游富民
記者 吳鵬泉 劉力鑫
在江西省井岡山市拿山鎮,國道旁蔬菜農業園、靈芝生態園、蜜柚基地等園區基地依次鋪開,形成一條規模達5000余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帶。
“我們遴選整合了8家不同生產類型的產業企業,組建了拿山鎮產業聯盟。”拿山鎮鎮長許會勇說,加盟企業共享產業政策、市場、用工等信息資源。特別是針對農業產業用工季節性差異問題,通過產業聯盟統一協調,有效實現用工錯峰。
在一農企的蔬菜大棚內,拿山鎮溝邊村洲頭組村民羅梅華和工友給黃瓜人工授粉。 劉力鑫 攝
在一農業企業的蔬菜大棚內,拿山鎮溝邊村洲頭組村民羅梅華正忙著給黃瓜人工授粉。“這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鈔票多了不少嘞。”工作間隙,38歲的羅梅華笑著對記者說,她在企業里工作了三年多,每月工資約有2500元,日子越過越寬裕。
“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依托“紅綠”優勢資源,“革命圣地”江西井岡山大力發展茶葉、黃桃、蜜柚等“茶竹果”產業,引進市場主體發展紅色教育、研學旅行、鄉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業態,每個村都至少有一個300畝以上或投資200萬元以上的產業。
井岡山市鄉村振興局局長雷兆文介紹,該市促進農村產業抱團發展,改變農村產業發展“單打獨斗”“小而散”的現狀。2021年,井岡山市實現所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最高的突破百萬元。
不僅農村產業日益興旺,江西井岡山的鄉村旅游也在蓬勃發展。
黃洋界腳下的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充分享受到鄉村旅游的“紅利”。青石板路綿亙蜿蜒、清澈溪水沿村而過、客家民居錯落有致,深秋時節,這個羅霄山脈深處的小山村,在青松翠竹掩映下愈發秀美。
“神山是個窮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過去,盡管村民們在地里反復挖刨,日子卻過得緊巴巴。如今,村民開民宿、辦農家樂,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航拍江西井岡山市神山村,青山環繞,風景秀美。 劉力鑫 攝
經營竹制工藝品和農家樂的神山村村民胡艷霞最近心情不錯:一是兒子考上了心儀的大學,二是最近村里的游客多起來了,“客人多了,我們的收入就增加了。”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神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
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江西井岡山全力提升旅游品質,持續穩住旅游經濟。
井岡山管理局局長、井岡山市市長廖東生說,井岡山著力發展夜間經濟、鄉村旅游,研發文旅新產品,不斷增強旅游的可玩性、可看性和參與性,推動旅游業由觀光型向體驗式、內涵式轉變。
江西井岡山還完善道路、公廁等公共基礎設施,提升景點通達性、旅游便捷性、游客舒適度;規范旅游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設立1000萬元旅游投訴先行賠付基金,營造良好的旅游發展環境。
據統計,目前,江西井岡山已發展富民產業基地面積32.6萬畝,綜合產值達3.5億元以上,帶動3600余戶脫貧戶實現戶均增收6500元以上;共打造江西省3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16個、紅色名村29個、民宿點32個、鄉村旅游研學點6個。
廖東生表示,井岡山由昔日“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到萬擔”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山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