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養豬不能盲目跟風
高樓養豬是企業養豬的諸多形式之一,對探索新型養豬模式來說是個有益嘗試。然而,任何一種養殖模式都不是萬能靈藥,模式之間也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白ゴ蟛环判 ?,是今后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的關鍵,穩定和保護生豬產能,引導散養戶參與適度規模經營始終是方向。
據報道,湖北鄂州一棟26層高的大樓即將住進數十萬頭豬,成為中國單體面積最大的樓房豬場。近兩年,樓房養豬模式快速發展,多家頭部上市生豬企業均已探索布局。
高樓養豬是企業養豬的諸多形式之一,對探索新型養豬模式來說是個有益嘗試。2019年,有關部門印發文件提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此后,大型豬企布局高樓養豬的新聞不斷,樓層也越蓋越高。分析原因,一是能破解用地難題。過去,豬場選址難、用地難,高樓養豬可以極大節約土地,這是最大優勢。二是便于集約養殖。高樓養殖天然具有集中效應,利于規?;瘧矛F代技術,極大減少人工。三是防疫和環保考慮。高樓養殖如能守住關口,可減少外部的動物疫病影響。環保政策也迫使豬企尋找更生態的養豬模式,高樓集中養殖成為一個選項。
即使是在丹麥、荷蘭等養豬發達國家,高樓養豬也極為罕見。對我國養殖場戶來說,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中小企業尤其對此應有清醒認識,不能盲目跟風。對土地不緊缺的地區、實力不雄厚的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大的養殖戶,高樓養豬并非上策。究其原因,一是巨額的前期投資。高樓建設成本以億元為單位,還有養殖設施和活體豬只的不菲投入。二是強大的技術實力。相比分散式的規模豬場,高樓養豬對技術和管理的要求高很多,要符合相關規劃,解決好糞污和疫病問題。三是較高的市場風險。近年來,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已經較高,如遭遇豬肉行情下行,風險會凸顯。
高樓養豬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生豬穩產保供進入了新階段,頭部企業有了敢于投資、敢于重投的底氣。2020年起,連續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生豬生產做出部署。2020年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2021年提出“保護生豬基礎產能”、2022年提出“穩定基礎產能”。日前召開的三季度“三農”重點工作視頻調度會強調“穩定和保護生豬產能”。不同表述的背后,是我國生豬產能不斷向好和調控手段日益完善,不變的是產業平穩有序發展的目標。目前,生豬產能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既讓消費者能吃到價格合理的豬肉,也讓養殖場戶能安心經營。
任何一種養殖模式都不是萬能靈藥,模式之間也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僅以上市生豬企業來說,有的是自有豬場模式,有的是“企業+農戶”的緊密型聯結機制,有的與農戶僅有松散型合作關系?,F代農業并非規模越大越好,規模提升也不意味著產業素質同等提高。不同模式都有其存在土壤,只要適合該主體發揮生產效率,遵循產業政策,都是好模式。整體看,養豬業過去和將來都是多模式并存的發展格局。不能只看到高樓養豬的好處,而忽視其適應性和風險點。即使是大型頭部企業也要有此意識。
要特別強調的是,當下,小規模散養戶不僅在主體數量上依然占絕對優勢,而且依然是生豬穩產保供乃至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至關重要一環。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這句話不只適用于種植業,同樣適用于畜牧業。近年來,中小主體的市場經驗、管理水平逐步提升,這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因此,既要發揮大型養殖企業的優勢,也要采取“企業+農戶”、生產托管、租賃養殖、入股加盟等形式,激發中小主體發展活力。
“抓大不放小”,這是生豬生產過去克服超級豬周期影響實現穩產保供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后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的關鍵。各地應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到為產業發展提供公共服務上,從土地、資金、環保等多方面激發市場主體養豬的積極性,形成長效性保障,穩定養豬場戶預期,使其愿意穩定投入,專注于改善經營。可以說,穩定和保護生豬產能,引導散養戶參與適度規模經營始終是方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