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僑企南寧重生記:在一粒花生中傳承與創新
中新網南寧5月8日電 題:“老字號”僑企南寧重生記:在一粒花生中傳承與創新
記者 蔣雪林
“我們家族77年前就在馬來西亞成立了以加工花生為主的企業,我是花生加工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廣西人人想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筱瑾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筱瑾告訴記者,她的外祖父劉奇英先生20世紀20年代下南洋創業,在馬來西亞創立了寶塔食品公司。1992年,劉奇英先生后人回國與人合資成立了廣西邕寧金泉食品有限公司,仍然以生產加工花生為主。
“由于種種原因,金泉食品有限公司經營遇到了難題,到1996年,公司已負債270萬元(人民幣,下同),我在1996年9月接到親戚邀請入職金泉食品有限公司,被聘為財務經理,1997年6月被聘為公司總經理。”劉筱瑾說。
接手公司后,劉筱瑾把擅長經營管理的母親請到了南寧,協助她一起管理公司。“我母親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下海經商發家致富的‘弄潮兒’,她借給公司34萬元,協助我在采購和生產環節控制成本,調整銷售模式,加大出口銷售,公司慢慢扭虧為盈。”劉筱瑾說。
劉筱瑾在學校學的就是經營管理專業,接管公司后,加強了各種管理業務的學習,這使劉筱瑾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業務。
“我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創立了‘一條龍’咸脆花生品牌,在加工過程中,傳承了家族在馬來西亞創立企業時的傳統工藝。”劉筱瑾說,2021年,“一條龍”咸脆花生品牌年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帶動了南寧當地特色農產品實現產業化發展。
劉筱瑾說,隨著食品行業發展,品牌化、差異化、健康化、個性化愈來愈成為一個產品能否占領市場的重要因素。為了讓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她和團隊將提煉公司的發展歷史故事及產品獨特加工工藝,發揮企業品牌和加工優勢,開拓更多線上平臺,采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將產品呈現在更多消費者面前。
“我們不斷迎合新的消費趨勢,在對產品升級的同時,也對企業進行升級。我們將企業從食品加工轉型為生物科技企業,目前正和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大學等科研院校和武漢天天好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從花生里提煉花生肽。將花生肽與食品結合,研發出‘肽+沖調飲品’等產品,并申請了技術專利。”劉筱瑾說。
作為當地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劉筱瑾一直將企業的發展和改善當地民眾生活緊密結合。2017年至2021年,劉筱瑾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聘為農村科技特派員。她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結對幫扶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廣良村及華康村等多個村莊,捐贈種苗價值達45.1萬元。
為讓廣良村民眾盡快脫貧,劉筱瑾請專家到廣良村對土壤進行檢驗,經檢測發現,廣良村的土地富含硒元素,非常適合種植廣西農科院研發的新品種黑皮花生。劉筱瑾立即給廣良村制定了黑皮花生的種植計劃。當年就和159戶農戶簽約,其中有80多戶屬于貧困戶。通過科學種植,黑皮花生3個多月就見收成,畝產值達3000多元。貧困戶人均種上一畝黑皮花生即可達到當年國家脫貧標準線。因扶貧成效突出,劉筱瑾獲得了“中國致公黨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