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新!進!經濟發展新競爭優勢形成 消費市場融合發展態勢顯現
央視網消息: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2023年中國經濟主要數據。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也就是說,2023年,我國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在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里蘊含著多大的含金量?
這幾天,國家信息中心正在對2023年中國經濟的細分領域進行分析。在經濟預測部研究員魏琪嘉眼中,他最關注的制造業,2023年呈現出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動力優化三大變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除了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之外,戰略新興產業在原有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形成了很多屬于我們自己的新的競爭優勢。也為我們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體現了中國經濟含金量高的發展。
魏琪嘉進一步解釋說,2023年,在穩投資、擴內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企業信心持續增強。不僅是制造業投資,采購經理指數這些主要指標保持穩定增長,反映企業開工和需求情況的工業產能利用率,也走出了一條持續上揚的曲線。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還有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還是在一個很高的景氣區間運行。說明在我們培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這些領域,還是有很強的這種市場需求,經營主體也愿意去擴大再生產,這樣就形成了消費和投資的良性互動。
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在消費領域體現得更加明顯。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7萬億元,總量創歷史新高,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鄒蘊涵:整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是越來越明顯。從消費的動力來看,傳統消費正在煥發新生機,新消費也在逐漸地壯大、不斷擴圍,形成更多對于消費的總支撐。
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大幅下降,國際市場價格下跌,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卻再創歷史新高。在這份殊為不易的“成績單”中,跨境電商和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等“新三樣”產品的表現尤為亮眼。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所所長 梁明:跨境電商在2023年全年達到了2.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6%,比2022年增速加快了5.8個百分點。“新三樣”也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速接近30%。
新!創新動能引領高質量發展
不僅含金量成色十足,2023年,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投入穩步增加,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新動能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我國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發電機組等重要工業品的產量分別增長54.0%、30.3%和28.5%。在業內專家看來,這和我國多年積累形成的強大制造業產業鏈不無關系。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這樣的產品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態勢,對于一個經濟體來講是實屬不易的。這也凸顯出我們產業鏈、供應鏈配套能力的大幅提升。產品背后蘊含的是技術要素的優化組合,催生出新的生產能力,也是我們經濟發展中的亮點。
健全的產業體系、穩定的生產能力,也為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了助力。2023年全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比上年增長2.9%,新能源汽車比上年增長30.3%,產銷量世界第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所所長 梁明:近年來,我們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促進力度,政策非常密集。在這些政策的支持和帶動之下,中國“新三樣”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大幅提升。
2023年,服務消費成為一大亮點。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快于商品零售額14.2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14.4%,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45.2%。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鄒蘊涵:人均旅游支出金額這個指標,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恢復。這個指標體現的是消費恢復的強度,也就是說大家不僅有消費的熱情,也有很多的消費支出。所以說,既有熱度又有力度,總體反映消費是一個恢復得比較好的態勢。
進!利好因素積蓄發展力量
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近期,多個國際機構和商業機構都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認為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面對依然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業內專家是如何看待2024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新年伊始,以“冰雪經濟”為代表的文旅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各地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層出不窮。專家分析,2024年,隨著經濟回升向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消費市場將保持融合發展、持續升級的態勢。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鄒蘊涵:旅游消費和文化消費以及體育消費等不同業態消費,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復合化的增長趨勢。這種升級的態勢很好地激發了大家的消費意愿,實現一個再升級。
國際組織預測,2024年,世界經濟低迷、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情況仍會持續。長期從事外貿領域研究的梁明坦言,2024年我國外貿出口依然面臨較大壓力。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政策儲備。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經濟工作作出了部署,各項更為精準、有效的政策正加快形成合力。業內人士預判,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在不斷積累增多,2024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向好。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各種利好疊加,經營主體信心的修復,加之我們前期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當中積累的這種制度紅利、政策紅利以及其他方面的這種要素紅利,諸多有利因素也將為我們2024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