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羅馬式浴場、距今將近6000年的龍形蚌飾……實證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發布時間:2024-01-08 15:39: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日前,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聯合在京公布了近五年我國邊疆考古系列重大發現。這些發現進一步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脈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介紹,在過去五年中,基于“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疆共實施了78項主動性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其中,奇臺縣的唐朝墩古城遺址雖然規模不大,卻出土了唐至元時期的多種宗教遺跡,令人矚目。 

      唐朝墩古城位于天山北麓絲綢之路的新北道東端,始建于唐貞觀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前后,曾是一處重要的軍政建制和交通樞紐。考古發現不同外來宗教遺跡,建筑采用蓮花紋方磚等典型唐代風格,2023年發現的外來宗教壁畫也有明顯唐代特點。

      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項目領隊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講師 任冠:也是我們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能夠看到的,保存單體面積最大的。從繪畫風格上來看,這里人物的形象都比較圓潤飽滿,繼承了唐代以來的整個人物的繪制方式。壁畫題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腳踩蓮花等等的形象,反映出宗教在傳播的過程當中的一種本土化的過程。

      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 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 邊疆考古研究院院長 魏堅:(壁畫)是八九世紀這個樣子,西方現在那些畫作大概都是文藝復興以后的東西了,所以這個太重要了。 

      唐朝墩古城遺址的發掘是“考古中國——新疆漢唐西域軍政建置體系考古”子課題的一部分,自2018年起,中國人民大學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進行了發掘工作,發現了唐代院落遺址、寺院遺址和羅馬風格的公共浴場遺址等。

      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 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 邊疆考古研究院院長 魏堅:一個城市里邊,在這么長的(時間)范圍之內,這些東西安然(共同)存在,羅馬式浴場大概(是)九世紀的樣子,它那叫挑空式地板結構,方形的,非常漂亮,所以這些真是反映了一個非常長的時段當中,地處大唐疆域之內,各種宗教的、各個不同民族的這些文化在這都有了充分的表達,交往交流交融。所以我認為咱們中華文化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兼容并蓄、共同發展。

      龍形蚌飾豐富紅山文化龍形象

      中華文明起源如“滿天星斗”般璀璨。以玉龍為代表的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最早的源頭之一。而內蒙古考古發現了一件比玉龍年代更早的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蚌飾,擴展了我們對龍形象的認知。

      五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西遼河流域、河套地區等地進行考古調查和主動性考古發掘。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彩陶坡遺址發現了一件龍形蚌飾。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孫金松:現在我們發現的這條新龍,大概不到40公分,很小。龍的形象跟我們后期漢的時候,秦漢時期的這種玉雕龍的開嘴的方式、體型趨于一致了。重新又引導了一條我們倒推的中國人的龍的形象的一個歷史脈絡。以前大家認為的(紅山文化)龍的形象大概是(距今)5500(年)左右,就是C型龍,我們現在就可以把(紅山文化龍形象)往前推到(距今)將近6000、5800(年)。

      我國最早的龍文物形象大多出土于大型祭祀遺址或高等級墓葬,而彩陶坡遺址龍形蚌飾與過去不同,出土于普通的中小規模聚落,這為探求紅山文化先民的精神信仰提供了珍貴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孫金松:從大的群體性的祭祀中心,逐漸演化成我們日常中能攜帶的便攜式的東西。一個啟示就是說,我們中國人或者說我們的華夏民族,對于龍的這種崇拜是全民性的,所以這個可能是我們今年對于紅山文化研究的一個最主要的突破點。

      此外,依托“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連續五年對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的后城咀石城址進行考古發掘,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具有龍山時代中心聚落性質的大型石城,面積約為138萬平方米,測年發現距今約4200年到4400年左右,三重的城垣布局結構,兼有內外城,壕溝加地道的立體防御體系,是內蒙古地區目前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防御最為嚴密的龍山時代早期石城。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孫金松:(距今)4200到4400(年)左右的時候,其實以后城咀石城為代表的龍山時代的這些人,其實已經進入了我們認為的早期國家,我們原來一直認為,龍山時代的時候形成了國家機制,應該是我們大家認為的石峁石城,年代測定大概(距今)4200到3800(年),(所以)石城為代表的這種早期國家的形成可能又要往前再推動幾百年。

      據介紹,從石城的空間布局、建筑技術以及出土的玉器玉料、造型等來看,內蒙古后城咀石城和陜西石峁石城在文化上有明顯的傳承性。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孫金松:后城咀(石城)出土的很多玉器都是在它城墻的墻縫里頭插著的,恰恰石峁最大的一個特色,藏玉于墻,就是有些玉器都是在它墻縫里插著的,這些東西都在一個龍山時代大背景下,形成了這種區域的統一性。可能在河套地區,沿著黃河有一批以石頭筑城的人,他們形成了一個社會,早期的中心是在黃河的上游地區,就是在內蒙古這個區域里頭,然后進入到偏晚這個階段,進入到(距今)4200(年)左右,那么這個區域不斷在南移,到后來就是以石峁為代表的用石頭建城的這些人,和以陶寺為代表的夯土建城的這些人,又形成了一個大的文化上的這種互動、文化上的融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七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024日韩看片四虎紧急入口|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日韩精品SUV|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美女内射无套日韩免费播放|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成人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国产精品91av|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