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科技小院里集體經濟“發新芽”
冬令時節,寒意漸濃。走進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丁集鎮黃瓜產業示范基地,來自揚州大學園藝園林學院的85后青年教授許學文,正帶領團隊成員對試驗栽種的新品種黃瓜生長情況進行分析。
“我們這個棚里收集了全國各大科研院所共120個品種的黃瓜,通過種植選出更適合丁集鎮栽培的新品種、新組合,然后逐步推廣到丁集鎮,輻射華中、華南地區。”許學文介紹。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今年黃瓜在暴雨過后的情況比過去要好得多,得病害的黃瓜也少了不少。”暴雨過后,丁集鎮種植黃瓜的農戶們拉住來自揚州大學黃瓜科技小院的師生們,紛紛表示感謝。以前,這里的黃瓜幾乎每年都因雨澇造成嚴重損失。就在不久前,他們還因即將到來的雨雪天氣而犯愁。
2022年3月,丁集鎮聯合揚州大學啟動建設“淮陰丁集黃瓜科技小院”。揚州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黃瓜團隊的許學文副教授來到丁集鎮,成為這里的科技鎮長。在他的帶動下,每年揚州大學都會有20多位師生志愿者常駐科技小院,開展黃瓜品種調研與研發工作。借助產業聯盟、科技小院的平臺資源,許教授帶領他的青年團隊選育出優良的黃瓜品種“康秀4號”和“玉秀2號”,在耐澇性方面都較常規品種具有顯著的提升。截至目前,丁集鎮黃瓜種植面積超萬畝,產量近18萬噸,鮮食黃瓜年銷售收入達4.26億元。
為改變過去各鎮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局面,淮陰區鼓勵各村跨鎮跨村組建藕蝦共養、優質稻米、食用菌、辣椒、黃瓜等10個農業產業聯盟,推動產業相近村在產銷加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發展壯大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全區已打造8個萬畝特色產業片區,創成丁集黃瓜、淮陰味稻等品牌16個,帶動73個村平均增收5萬元,共建頭堡村千畝藕蝦產業、胡莊村黃瓜產業、四門閘村蓮藕產業等項目26個,村均增收15萬余元。
丁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