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感知“未來之城”的民生溫度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李健敏 王立坤 張靜濤)11月1日11時15分,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食堂,88歲的楊玉亭大爺點了兩個人的午餐,一份6元的肉片炒花菜、一份6元的肉末豆腐、2個饅頭,刷臉確認身份結賬,共3.5元。沒錯!就是3.5元,2.5折優惠!看似簡單的一頓飯,關系著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要同步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從一開始就下好“繡花”功夫,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繡花”功夫成于細、貴在精,需要以匠心打磨。11月1日-2日,“未來已來”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雄安,實地感知“未來之城”的民生溫度。
居民樂享“15分鐘生活圈”
11月1日中午,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食堂一樓大廳,窗明桌凈,飯菜飄香,二三十位老年人正在就餐,偶有輕聲談笑。
南文營社區安置了安新、容城兩縣回遷群眾5000多人。吃飯不方便,是轄區內老人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得知他們的訴求后,南文營社區立即召開黨建聯席會議,結合轄區實際,采用“市場化+公益”運營模式開辦了社區食堂,并針對老年人制定了用餐優惠政策。除了用于服務轄區內老年人群體的就餐需求,社區食堂還能兼顧年輕人的日常用餐,徹底解決了群眾就餐的后顧之憂。目前社區1000多名老人已經完成實名認證,到食堂刷臉就可以吃飯,食堂每天接待各類就餐群眾達800余人。
中午1時,57歲的回遷群眾劉炳輝沒有休息,而是選擇與同伴李套住到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便民圖書角讀書。“我基本每天都會和朋友在這一起讀書、看報,感覺生活很充實、很幸福。”劉炳輝說,從他居住的禮賢花園小區到便民圖書角步行也就幾分鐘路程,非常方便。除了讀書,劉炳輝還喜歡書法,經常光顧社區的文營書社,與一幫老友討論書法技藝。“有時候大家還會為了一撇一捺的寫法爭論得面紅耳赤,挺有意思,有這么一個文化活動場所很好。”
社區食堂、文營書社是南文營社區為居民打造的“15分鐘生活圈”服務設施的一部分。南文營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偉肖介紹,南文營社區在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警務站等陣地資源基礎上,打造了社區食堂、鄰里驛站、養老驛站、零工驛站、社區博物館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打造“15分鐘生活圈”,現在群眾就餐、買藥、就醫、買菜、娛樂、就業、養老等活動都能在社區之內完成。
家門口的北京優質教育資源
雄安北海幼兒園,一艘大船造型的游樂設施停放在藍色操場上,整體設計充滿童趣,船頂彩旗飄揚,船尾拖著一條索道,船頭“北海之星”四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雄安北海幼兒園執行園長翟蕊說,“北海之星”是北海幼兒園的象征性設計,匯集了眾多師生的創意,“這是北海幼兒園師生送給雄安孩子們的禮物。”
雄安北海幼兒園是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援建河北雄安新區“三校一院”項目之一。目前“三校”已于9月1日正式開學,并迎來首批新生。與“三校”一并來到這里的,還有新的教學理念,為雄安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雄安北海幼兒園以“做真正的自己”為文化建設主題,園內教學區域除了配備標準的活動室,還配有圖書、藝術、傳統文化、科學探究等專業教室,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引領學生多元化發展。
不在同一間教室,但又在同一個課堂。史家胡同小學的“雙師課堂”,依托智慧教育平臺,將北京本部和雄安校區的師生“隔空連線”,實現教學資源的無縫銜接。線下,北京本部骨干教師每月都會來到雄安校區,進行示范、教研,雙方老師深度交流。
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則采用必修和選修等多樣化創新教學模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如編制的《師生共讀》手冊、定期開展人文游學活動等。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校長黃春說,學校提出十八件學生可以做且應該做的事情,“行走”是其中之一,“行走是一場自我對話,行走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雙腳丈量世界,不斷向前奔跑,感受一直向前行走的回饋與恩澤。”
“我們儲備了充足的師資和學位,馬上要啟動新一輪的教師招聘。”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黨委書記于鵬斌說,“辦好教育就是對疏解工作的最大支持。”
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的河北雄安新區每一天都是全新的。聚焦疏解人員的需求,雄安新區圍繞疏解人員的住房公積金、醫保和子女教育等,細化實化政策措施,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推動高質量疏解發展取得新成效。
讓奮斗者的夢想照進現實
青年愛追夢,雄安不僅是一座承載夢想的城市,也讓無數夢想照進現實的沃土。
雄安體育中心——雄安新區啟動區標志性建筑之一,目前已“芳容初綻”,預計今年年底整體亮相。北京城建集團雄安體育中心項目負責人姚文博見證并參與其中。
“我是今年1月主動申請來到雄安新區的,雄安體育中心項目是集團的重點項目,來到這邊既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參與到雄安建設。”姚文博說,此前他只做科研,來到雄安后,既做科研又做管理,對個人能力是一種全方位提升。
姚文博還是北京城建集團雄安體育中心博士創新工作室三名成員之一。來到雄安后,他已經獲得了2項專利,此外還有5項專利正在申請中。“雄安體育中心項目運用了很多創新工藝,給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
“只要雄安發展需要,我想一直在雄安干下去。”姚文博說,雄安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還能參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建設,是一種難得的機會。
想一直在雄安干下去的還有北京普龍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撒興才。普龍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智能巡檢機器人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公司主動落戶雄安新區。撒興才就是當時跟隨公司來到雄安的員工之一。
“雄安作為創新高地,不僅承接了北京疏解而來的創新企業,還吸引了全國性的創新人才。同時,雄安良好的創業氛圍和創新政策,為企業、為個人成長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撒興才說。
如今,普龍科技正在為力爭2026年實現企業上市而努力。撒興才計劃明年申請雄才卡,然后將家人接到雄安新區一塊發展。
據北京車務段雄安站副站長劉冬梅介紹,截至11月1日,雄安站已經往返運送旅客215萬人次,他們中有新區建設者,有追夢的奮斗者,有來新區的游客……
偉大時代永遠不缺夢想。在雄安,無論心愿或者宏圖,無數個夢正在融合共生。10月28日,雄安新區連續第五年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雄安新區今后將圍繞產業方向和疏解重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廣泛吸引、聚集國內外力量和資本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和發展。11月11日,在第五屆“雄安新區人才智力交流大會”上,雄安新區150余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廣攬英才。
聚焦人民需求,下好“繡花”功夫,收獲人民幸福,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畫卷正在展開。雄安,未來已來。(本文視頻拍攝制作張培根 張曉晴 韓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