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時空美美與共的文化盛宴
2023北京文化論壇開幕當晚,在永定河畔的首鋼園,以“文化之光 北京之約”為主題的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藝晚會舉行。
晚會以首鋼大跳臺為舞臺,昔日的冬奧競技場地變身絢麗、壯觀的舞臺,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
首鋼大跳臺是昔日冰雪競技的賽場,是“雙奧之城”的標志性符號,也是奧運文化、體育文化的重要象征。以此做舞臺,不僅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力,也自然勾起大家的冬奧記憶。
當晚的《攜手向未來》節目中,張藝謀導演講述了1990年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傳奇故事。韋唯和北京亞運會圣火采集者達娃央宗、北京亞運會主火炬手許海峰再度唱響《亞洲雄風》。
奧運回憶貫穿于許多中國人的生命體驗中。16名出生于2008年的“奧運寶寶”,其中還有3名三胞胎姐妹,與一組2008年相識的朋友、畢業的學生、結婚的新人,以及56個民族的孩子,一起唱起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伴隨著馬蘭花合唱團、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和貴州“村超”冠軍隊員的登場,現場再一次響起了熟悉的旋律《一起向未來》。
燦爛的中華文明,如一條奔涌向前、無限寬廣的精神河流,穿過漫長歲月,與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靈“對話”,也一直與世界保持深度“對話”。節目《同舟》利用首鋼大跳臺的舞臺格局,營造出文明之河的壯觀景象。來自中國、希臘、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們,同乘一葉小舟,用誕生自中國先秦時期的古琴、古希臘時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時期的奈伊笛、古巴比倫時期的烏德琴、古印度時期的木丹加鼓,奏響了人類文明的和諧之音。來自不同文明的古老樂器共同演奏出《高山流水》《茉莉花》等經典旋律。
在情景串聯節目《如約》中,主講人何冰動情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梅蘭芳先生與卓別林先生的兩次約定。晚會現場,卓別林先生的兒子尤金·卓別林和梅蘭芳先生的曾孫梅瑋代表兩位大師實現了跨越時代的第三次牽手,表達了傳承家族友誼、守護文化之光的美好祝愿。
《問道》展現了“軸心時代”的兩位先賢——孔子和蘇格拉底的“相遇”,他們回答了關于智慧、美德與幸福的問題,傳遞出不同文明所蘊含的相同價值理念。
國風美學,是這場晚會的底色和元素。歌舞節目《敦煌飛天》取材自人類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藝術中的飛天造型,節目巧妙融合了芭蕾舞和古典舞兩種“飛天”。
1000架無人機在首鋼大跳臺的夜空中組成了敦煌飛天奏樂散花的壯觀造型,形成了天空中的無人機飛天、首鋼大跳臺投影出的敦煌壁畫飛天、舞臺上的演員飛天共同起舞的驚艷瞬間。
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主演登臺演唱《最美中國風》,詩詞歌賦的文雅與朗朗上口的旋律,牽動觀眾心魂。
詩歌是中國文化浪漫的化身,也是中國人精神價值的投射。中國的詩歌文化在唐代翻開了璀璨篇章。《雅集》以電影《長安三萬里》作為開場,講述了李白、杜甫、高適、王維、孟浩然的一次聚會。
距今2100多年前,漢代使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連接中亞與中國的“古絲綢之路”,并由此促成了位于絲綢之路門戶位置的小城敦煌的繁榮。多種文明在敦煌交融,誕生了獨一無二的人類文化遺產——莫高窟。《守護》節目展現了西漢使臣張騫與敦煌研究院創始人、敦煌石窟保護研究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常書鴻先生的“相遇”。這場跨越歷史長河的相遇,引發了關于守護文明的對話。
北京這座城市給予我們的溫度和能量,亦是晚會溫情的注腳。《故鄉》節目以老舍先生的視角,展現了新時代新北京的堅守與創新,傳遞出濃濃故鄉情。
來自北京人藝的老中青演員代表,共同唱響了經典歌曲《故鄉是北京》。歌曲進行中,全體演員和觀眾共同致敬了在今年北京防汛抗洪中涌現出的最美身影。致敬環節充分體現了對于文明發展的思考,“中國是江河孕育的文明,我們祈求風調雨順,但從不懼怕風吹雨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