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今天(9月1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扎實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關情況。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近年來,水利部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江河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一是加大對斷流河流、萎縮干涸湖泊的修復力度。組織實施華北地區河湖生態補水和京杭大運河貫通補水,2022年補水范圍涉及海河流域7個水系的48條(個)河湖,累計生態補水約70億立方米,華北地區大部分河流實現了有流動的水,有干凈的水,使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開展88條母親河復蘇行動,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調度方案,優化配置水資源,恢復河湖連通性,使受損的生態系統得到修復。
二是保障河湖生態流量。確定171條跨省重點河湖、415條省內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通過采取江河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嚴格取用水總量控制、強化動態監測預警、嚴格監督考核等措施,抓好生態流量目標落實。2022年全國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超90%,全國4.1萬多座小水電站基本達到“應泄盡泄、應測盡測”,對恢復河流連通性、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強化河長制、湖長制責任體系,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湖長30萬名,村級河湖長90萬名,全面建立七大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加強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構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調聯動的河湖管理保護格局。嚴格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規范河湖采砂管理,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強化河湖日常監管和巡查管護,不斷提高河湖監管質效。2022年,清理整治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問題2.9萬個,河湖行洪蓄洪能力得到提升,河湖面貌持續改善。
四是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快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指標確定,嚴控地下水開發強度。采取“節、換、控、補、管”等措施,持續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完善地下水變化通報機制,強化地下水監管。2022年,京津冀地區地下水開采量較2018年減少約40億立方米,壓減地下水超采量26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水占比由2018年的51%下降至35%,治理區地下水水位實現了總體回升。
五是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通過加強水土流失預防保護、依法嚴格人為水土流失監管、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等措施,持續改善全國水土流失狀況,穩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2022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下降到265.34萬平方公里,較2018年減少8.35萬平方公里。
下一步,水利部將繼續抓好母親河復蘇行動、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任務落實,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努力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總臺央視記者 周偉 梁佳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