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樂水間 青春幸福城 福州長樂區加快推動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中國青年才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近年來,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委、區政府傳承弘揚“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以強省會、福州都市圈等重大戰略為動力,搶抓福州新區建設歷史機遇,舉全區之力打造“長山樂水間 青春幸福城”的濱海(山水)城市品牌,加快推動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長樂區為廣大青年來航創業就業提供肥厚沃土,激發了廣大青年干事創業精氣神。廣大青年以青春之我,筑活力之城,在長樂綻放絢麗青春。
鑄就青年理想之城 以“學”提能力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億萬青年的寄語。
長樂區頂層謀劃,強化思想領航,植根本區1400多年的歷史和“海濱鄒魯”的人文底蘊,深入挖掘海絲文化、僑鄉文化、紅色文化、董奉杏林文化等豐富內涵,講好用好歷史故事、紅色故事與愛國故事,為青年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提供深厚的土壤,激發青年的奮進力量。履行好“全團帶隊”政治責任,規范和加強少先隊推優入團、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機制,持續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主渠道作用,引領廣大青年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自覺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相銜接、相貫通。持續開展“青年大學習”“青年講師團”等活動,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構筑青年安居之城 以“優”做保障
“要千方百計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主動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充分依托黨賦予的資源和渠道,為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正在長樂落地生花。
助力筑夢圓夢,解決青年的后顧之憂,長樂致力于建設一座有溫度的青年安家之城。加快構建“1+1+N”人才政策體系,制定出臺“產業工人就業保障八條”“航十條”“榕七條”實施細則等十余項政策,普惠大中專畢業生、臺灣青年、高技能人才、產業工人等各類青年,提供酒店式人才公寓、“7折人才房”等房源4000余套,支持龍頭企業自建人才房,滿足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在東湖三創園等眾創空間,新建167萬平方米研發樓,設立規模10億元的“三創”產業發展基金,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完善人才認定與支持辦法,兌現人才交通補助、租房補貼、配套獎勵等各類獎補資金約1.8億元。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引進三中濱海校區等優質教育資源,建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等高品質配套。在全省率先實施青少年司法社工專項服務項目,每年投入576萬元在全區18個鄉鎮(街道)開展實施兒童關愛保護社工服務項目,研發全省首個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智慧數字平臺“玉芳e站”,強化青年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全方位保障青年全面健康發展。率先打造首個駐臺企檢察官聯絡點,聘請臺青作為臺胞檢察官聯絡員,為在航臺青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長樂是產城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濱海城市,山海湖濕地兼有,空氣清新,環境宜人,現代交通網絡日趨完善,“福州市中心-長樂老城區-濱海新城”半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并與北上廣深處于“三小時生活圈”之內。在此基礎上,長樂聚焦青年成長發展的具體需求,公共文體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青春廣場”、智慧體育公園等綜合性青年服務陣地相繼落成,“三館三中心”(圖書館、檔案館、綜合文化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職工活動中心)主體工程封頂,地鐵6號線順利運營,濱海新城岸段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閩江河口濕地申遺工作穩步推進,更加突顯了長樂濱江濱海、有山有水的宜居環境,為廣大青年安心安身安業營造最舒心的環境。
福州是祖國大陸距離寶島臺灣最近的省會城市,也是臺胞來大陸創業就業的熱土。長樂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的重要要求,以融入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為目標,積極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完善臺胞權益保障制度,深化與臺灣逢甲大學等高校合作,鼓勵臺胞來航就業創業。健全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數據庫,設立人才創業基金和人才編制池,打造人才大數據智慧平臺和全場景驛站。
打造青年立業之城 以“干”促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對一座城市來說,只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長樂區是全國三大紡織工業基地之一、長樂系鋼鐵企業占全國產能的七分之一,如今,作為福州新區核心區的長樂,正乘勢而上、向新而進,發展成為東南區域領先的大數據存儲和數據交易基地,新型顯示、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迅速集聚,朝氣蓬勃、活力十足。為了更好地用足用好“多區疊加”政策優勢,深化五大產業片區、四大功能片區銜接聯動,長樂始終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持續優化“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生態。
長樂區自覺把青年工作放到重大戰略中去思考,自覺把青年工作放到現代長樂、國際航城建設大局中去謀劃,切實找準青年建功與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領航區的契合點,為各類人才競相成才、各展其能提供廣闊空間、最佳舞臺。
長樂區聚焦發展和人才“雙向奔赴”,建立貫通線上線下的一站式人才政策和服務保障體系,持續放大“好年華 聚福州”“榕博匯”“長聚英才 樂贏未來”等人才品牌效應,積極推動福州新區(長樂)人才港建設,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加大創業項目申報、創業擔保貸款等各項創業政策宣傳力度,鼓勵更多農村青年返鄉創業,做好為鄉村創業學生提供創業咨詢、項目開發、智力支持等服務工作,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50萬元。加強青年創業指導,聯動省市青年發展機構,成立青創聯盟,為青年創客提供“線下培訓+線上門診”,將青創項目和青年創客“引進來,扶上馬,送一程”,為青年人才展才華、筑夢想提供土壤、創造機會。大力扶持各類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依托大院大所開辟引才育才主戰場,支持天津大學國際校區、福州軟件技術學院等院校高質量發展,加快省職教城等項目落地,積極搭建青年創業項目展示和資源對接平臺。
長樂區始終關心青年成長、支持青年發展,為了給予青年更多機會,更好發揮青年作用,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青年人才在“干”中出實效,讓青年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事業能出彩,探索打造城市與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共贏之路。
中共福建省委福州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長樂區委書記 張帆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