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楠:在戈壁變電站做“寧靜”守護者
90后吳嘉楠目前是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西寧運維分部變電運檢技術專責,之前她曾是青海省750千伏變電站中年齡最小且唯一的女站長。
變電站是干什么的,我們平時使用的電都是從哪里來的?吳嘉楠所工作的變電站主要負責區域性電網互聯,同時,變電站中的變壓器會將主電網上750千伏的電力進行轉換,大變壓器可以轉換成供給大型工業園區的電力,小變電器則可以供給地市供電公司的居民用電。
2016年8月,吳嘉楠投身至清潔能源上網的重要樞紐站——塔拉750千伏變電站開展新建工程驗收。這里擔負著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能源外送的重任,當時吳嘉楠與4名同事一起駐守在這座偏遠、荒涼的變電站內,守護著源源不斷的“綠電”走出高原。
孤獨是她在塔拉變電站時的常態。當時,偏遠、荒涼的變電站只有吳嘉楠與師傅兩人值守,夜晚的塔拉有著開燈也照不亮的黑暗。“在戈壁上你會感到孤獨、害怕,但以后你就會喜歡上這種寧靜的感覺,因為寧靜證明變電站的設備在平穩運行。”吳嘉楠一直將師傅說的話銘記在心。師傅的話讓吳嘉楠明白了守護這份寧靜的意義。
吳嘉楠漸漸習慣并喜歡上了這樣的寧靜。但她也碰到過“不寧靜”的時候。一天下午,吳嘉楠正在值班,一條后臺告警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立刻冒著風雪趕到設備區核查情況。
“雪深沒過了膝蓋。”吳嘉楠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描述。趕到現場后,吳嘉楠聽到了設備明顯的漏氣聲音,立即向上級調度部門報告,申請停電操作,隔離異常設備。“這是必須爭分奪秒的事情,可能你再晚一會兒,就會造成嚴重后果!”吳嘉楠說。這次的果斷處理,有效避免了一次事故。
塔拉戈壁灘上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吳嘉楠和同事們喝的水是拉來的桶裝水,此地沒有手機移動信號,無法上網。他們一般會通過讀書、下棋等方式消磨閑暇時光。
工作10年來,吳嘉楠跑遍了青海20多座樞紐變電站,塔拉只是其中一個。
曾有人問她:“你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了10年?”
吳嘉楠笑了笑說:“守在變電站上的不只我一個。”師傅、同事,還有很多人在寂靜中默默守護著變電站,保護電網安穩運行。
吳嘉楠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大學畢業時她和同學們響應學校去基層的號召,毅然背起行囊從河北老家來到了青海高原。身處異鄉,舉目無親,吳嘉楠并不感到害怕,“當時很多同學選擇西藏、新疆,還有很多同學和我一起來青海。”
吳嘉楠敢闖的勁頭來自爸爸,堅強的性格來自媽媽。從事石油勘探工作的爸爸經常全國各地跑,在吳嘉楠的記憶中,是媽媽撐起了這個家。她從沒見過媽媽哭一次。吳嘉楠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養成了爽朗的性格。
扎根戈壁之后,不僅有了一份事業,吳嘉楠的愛情也在這里開花結果。她和愛人都是變電站的“守護者”。3年前,隨著小生命的誕生,吳嘉楠有了小家。但由于變電站內的封閉運維,她與丈夫往往十天半個月回不了家。家里的事情、照顧孩子的重擔都落在吳嘉楠媽媽肩上,她內心難免愧疚。
在遙遠的高原,變電站平穩運行著,也許大多數人并不清楚電力員工究竟做著怎樣的工作,與自己有什么關系,但像吳嘉楠一樣的基層電力工作者將一直為普通人守護“寧靜”。
“一入職就分到我們公司從事變電運維工作的年輕人有很多,入職的時候可能就22歲。”10年漫漫守護路,從大學畢業生,到變電站站長,再到現在的變電運檢技術專責,吳嘉楠早已成為一名優秀的“寧靜守護者”。面對不少與她同樣選擇來到高原、奉獻高原的年輕人,她和師傅當初對自己一樣,一對一傳、手把手教。她對徒弟的要求是“踏下心、認真學”。
吳嘉楠把師傅告訴她的關于“寧靜”的那番話,連同那份守護者的使命感,繼續傳遞給徒弟們。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瑞璇 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