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攥緊中國種子 端穩中國飯碗——開局之年看南繁

    發布時間:2023-06-26 11:11:00來源: 人民日報

     

      馬征輝攝(人民視覺)

      海南南繁,廣袤田野里稻株迎風搖曳。“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海南大學”……田野里豎立的各種標牌,標注著這些田壟的獨特性。

      在這里,南繁不只是一個地名:

      南繁是一塊育種寶地——北緯18度以南,優越光熱稟賦造就“天然大溫室”。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26.8萬畝良田,夯實國家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基礎;

      南繁是一種科學追求——每年冬春,農業科研人員從全國各地趕來,由北方帶來的種子在此繁育,新品種選育周期極大縮短,創新驅動“南繁北育”;

      南繁是一股中國志氣——迄今70%以上農作物新品種經過南繁加代、繁育。“中國糧食”用上“中國種子”,南繁功不可沒。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我一直關注南繁科研育種,要科學謀劃加快推進”。2018年、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南繁考察。2022年4月,總書記在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時強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攥緊中國種子,南繁如何再建新功?

      開局之年看南繁,處處可見自立自強的探索與成效。

      “雜交水稻年畝產4000斤高產技術集成項目”成效顯著,早造測產畝產達到1687.2斤;2023中國種子大會開幕,近2000個優新品種亮相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甜糯的栗子南瓜、橙黃色瓜瓤的彩虹西瓜等吸引眾多目光。

      三亞崖州壩頭基地的試驗田里,處于苗期、分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同品種水稻,各自茁壯成長。

      “過去,科研人員獲取田間數據,只能‘眼瞪尺量’,現在傳感器、攝像頭、無人機幫忙,信息一目了然。”南京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姜愛良說。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是南繁的“創新基石”,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則是科技城的“創新樞紐”。種子實驗室里,高通量種子微切片設備、種子品質鑒定設備、種子表型組學研究設備……7000多臺先進儀器設備,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添力。

      “種子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遵循科學邏輯,瞄準共性需求,向所有科研團隊24小時開放。”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牛晶晶說,“搭起開放共享的公共科研平臺,科技城里協同創新的氛圍越來越濃。”

      走進國家野生棉種質資源圃(三亞),澳洲野生棉花匍匐在地,長梗桐棉高達兩層樓……全世界發現的53個棉種,活體保存在此的就有38種,居世界第一。

      “種質資源是育種創新的源頭。”國家野生棉種質資源圃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劉方介紹,這里已向各科研單位提供遺傳材料1萬余份次,直接用作親本育成新品種近200個。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田間管理員程云連,正在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里,頂著烈日查看野生水稻生長情況。資源保存能力達4萬份,能滿足未來30年野生稻資源保存需求,這個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即將向科研人員開放。

      如今的南繁育種,已貫通種子鑒定、種質資源保存、基礎研究等全過程。這里孕育的新種良種,從實驗室走向大田大洋,從海南島撒向全國各地。

      自立自強、協同創新,讓科研資源“攥指成拳”是關鍵。

      南繁服務站(坡田洋)里,負責人孫吉先掏出手機,“秀”出建在“云”端的試驗田和服務站:通過“云選地”,租用試驗田就像網絡購物一樣便利;選擇“云種地”,科研人員即便不在基地,也能獲得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鏈條、菜單式服務。

      實驗室技術支撐植物新品種權交易;發明專利審查周期由20個月縮短至3個月;26.8萬畝科研育種保護區,全部納入永久基本農田范圍予以重點保護……全方位創新服務,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求索良種。

      今年2月,又一場“揭榜掛帥”在崖州灣科技城圓滿完成。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國種子集團將與全國67個科研院校團隊聯手,圍繞玉米、大豆、水稻和蔬菜四大作物的20個項目開展聯合攻關。

      “科研經費由實驗室提供一半、企業支付一半,評估不唯論文,只看成果是否破題,能否在市場推廣。”中國種子集團南繁硅谷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許珂說,企業出題、院校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饋,“揭榜掛帥”制度讓創新主體活力倍增。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創新機制的紅利源源不斷釋放。

      “南繁育種也育企。”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法規總監劉楓說,在合作共享機制和“揭榜掛帥”制度支持下,企業已從10人的初創團隊成長為100多人的知名生物育種企業。

      國家南繁作物表型鑒定、耐鹽堿水稻創新中心等重大科研設施平臺相繼建成;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一批科研單位和中國種子集團、隆平高科等龍頭企業加速集聚;種業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截至今年1月底,崖州灣科技城累計注冊企業已近萬家。

      立足自然稟賦,厚培創新稟賦,南繁蹚出一條種業發展新路。

      人才是第一資源。一代代農業科研工作者來到南繁,像種子一樣,一頭向下扎,一頭向上發。崖州灣科技城里,“隆平街”“傳薪街”“振興路”筆直寬闊,傳承著這份南繁情結。

      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產業集聚效應凸顯,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留在南繁。

      科研設備、實驗室等硬設施“引才”,住房、醫療、教育等軟配套“留才”,“海南專項”等量身定制的好政策“育才”。“以前說去南繁,現在是回南繁。”三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柔汐感慨。

      以人才高地挺起創新高地。今日的南繁育種,已由過去以水稻、玉米、蔬菜等農作物為主,向水產等領域拓展。

      乘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正在建設,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種業高地加快崛起……南繁的田野,聚滿光和熱,涌動創新潮。

      (本報記者趙展慧、孫海天參與采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91精品国产手机|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