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小城的轉型之路:走向跨境電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建石獅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朱彩云 田宏煒)傳統服裝外貿產業轉型升級的路,福建省石獅市已經走了快8年。從服裝貿易起家,這個濱海小城逐漸擁有完整紡織服裝產業鏈,從地理上看,它與晉江、泉州構成服裝業的“金三角”。
借助石獅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出海”的戶外太陽能松鼠音響在海外售價133美元,此前代工出口價為200元人民幣。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過去石獅在生產能力尤其是服裝打板上具有較大優勢,除了不種棉花,其他從面料、輔料、印染、織造到成衣的全產業鏈就在30分鐘車程內。”福建省石獅市商務局局長蘇金發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樣掙快錢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一些問題,包括大量中小企業產品同質、利潤較低,可持續性差等。
有電商平臺2015年公布數據顯示,石獅服裝網上銷售的平均客單價比服裝行業整體低40%,同質化程度達60%。
提高利潤、培育知名品牌成為當地政府推進服裝外貿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熟悉當地外貿狀況的蘇金發結合數據說,這些年來,外貿訂單越來越碎片化,“越來越小”。“這倒逼很多企業轉變思維,去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新特點。”他介紹,和過去傳統外貿企業熟悉的幾萬件、幾十萬件起訂量不同,跨境電商的訂單往往是小批量起訂、需要快速生產,“這促使企業采用數字化柔性快反供店鏈平臺,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快速響應能力、定制化生產能力,即使接到30件訂單也能隨時插到生產線中。”
“原創設計、小單快反以及產業數字化是未來產業升級的主流趨勢,但實現這一點需要平臺協同,提升服裝供應鏈的面輔料、設計師、工廠及市場方數字化協同的效率。”2012年回國的“海歸”女孩林伊莎現在是石獅市青創城電子商務園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及青創網CEO,她在家鄉創業的2015年,石獅正以發展網批市場為機會,推動服裝外貿產業轉型。包括她創立的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在內,當時政府先后培育了海西電子商務園、雙奇智慧電商園、S168國際網批中心等專業線上市場。
在蘇金發看來,從2021年石獅市啟動“跨境電商發展年”,到去年政府購買服務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品牌培育孵化成長、品牌管理指導、品牌出海數字營銷等服務,“目的還是把更多年輕人吸引過來,帶動生產、消費,增強城市發展活力。”
據介紹,提供多類服務的石獅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已幫助當地企業在各類跨境電商平臺申請開店115家,舉辦亞馬遜、TikTok基礎孵化培訓班8場,累計孵化學員310余人,孵化班成長最快的企業3個月時間月銷售額達到12.7萬美元。
石獅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展示的服裝品類產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