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減免、人才培養……多地探索多樣化普惠托育服務
幼有所育是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6月2日至5日,2023“嬰幼兒照護周”主題宣傳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聚焦家庭養育照護、托育服務、托育人才培養等方面,舉辦了多場主題活動。
2023“嬰幼兒照護周”由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中國兒童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以“助家庭養育 托未來希望”為主題,旨在傳播優質科學的嬰幼兒照護理念,提升家庭養育的能力。在嬰幼兒照護咨詢區,記者看到,多位嬰幼兒照護領域專家正在提供咨詢答疑、親子活動指導,吸引了不少家長。
幼兒家長:有一些平時養育上的小問題,問一下專家。比如說我們孩子有的時候早上不吃早飯,午睡不好,有很多咨詢老師可以幫我解惑,他們給了一些好的解決方案。
在活動現場,還專門設置了嬰幼兒照護的展示區,將生活探索、感覺探索、運動能力等與成長發展相關的主題,通過鮮活的游戲,讓家長帶著孩子參與其中。
中國兒童中心早期發展部副部長 王瑛:比如說感覺探索區,三歲以下的孩子的認知主要來自感知覺,就是通過觸摸、探索來認識這個物體的,所以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區域,讓孩子摸沙子,摸泥土,來增加他觸覺能力的發展。
此外,照護活動周還舉行了家庭養育照護專場分享會、托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論壇、北京市保育師職業技能大賽啟動等系列活動。
江蘇泰州:普惠托育機構享受稅費減免等補貼
嬰幼兒的養育成長,關系到千家萬戶。為給家庭提供養育支持,減輕育兒負擔,各地積極探索多樣化普惠托育服務,除了降低入托費用,還著力滿足家長更科學更優質的養育需求。
在江蘇泰州家有兒女托育園,托育老師正帶領孩子們進行游戲,在這里分布著美工、益智、閱讀、運動等多個功能區,可以滿足幼兒多樣化需求。除了看護、喂養外,托育園還將潛能激發、早期啟蒙等多元內容,有機地融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家有兒女托育園園長 周莉華:以保育照顧為主,以游戲為主要活動,促進寶寶在身體發育、動作、語言、認知,以及社會與情感方面全面發展,讓寶寶在“玩中學”“學中玩”。
這家托育園是泰州市姜堰區打造的普惠性托育機構之一,按照規定,這類普惠托育機構不僅能享受政府給予的稅費減免和建設運行補貼,在水、電、氣等方面也能享受民用價格優惠,但每月收取家長的費用不得超過市場價的80%。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幼兒家長 李棟蘊:雖然這邊是普惠性的幼托機構,但是這里的設施、服務都是比較齊全的,所以我們很放心把孩子放在這里。
為降低普惠托育機構運營成本,上海、浙江、河南、四川等多地都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
河南鄭州市惠濟區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科科長 張嵐:按照就近可及、普惠優先的原則,圍繞社區300米半徑圈來建托育機構,由咱們社區提供免費用房,在經營中所產生的水電氣和物業費均實行民用價格進行收費。
堅持普惠優先 不斷加強托育服務供給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托育服務機構約7.5萬家,提供托位數約350萬個。各地堅持普惠優先,不斷加強托育服務供給,一些醫育結合的新業態也不斷涌現。
在浙江臺州、江西吉安等地,依托婦幼保健院打造的普惠托育園,不僅將體格檢查、營養評估、心理評估以及小兒推拿等醫學知識貫穿于整個托育服務過程中,還定期開展各類針對家長的幼兒養育培訓課堂,受到不少家長的歡迎。
幼兒家長 夏婕:從她不會走路到會走路,都是在學校學會的,每一天托育中心都會整理一張表格,都會告知到我們家長。
浙江省溫嶺市中心托育園園長 方玲知:我們的感統課程,在日常中,孩子像前庭覺失調這些,我們都會通過課程來進行輔助。溫嶺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過來現場給予指導,包括我們的教案全部都是由我們的醫生團隊指導之后才開展。
補短板 加快托育人才培養培訓
托育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制約托育服務發展的短板,各地除加快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布局,還通過完善政策法規、加大托育人員培訓等方式,提升托育服務行業的整體質量。
在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一堂嬰幼兒健康管理課正在進行。對于這些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學校在開設常規專業課的基礎上,還注重嬰幼兒日常護理和應急救護等醫學知識的普及。同時,探索走園跟崗實習的教學模式,學生每周有四天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一天去托育園進行實習實踐。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 羅飛燕:通過這種邊學習、邊實踐的方式,提高了我與孩子溝通與互動的能力,同時使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有利于我以后有針對性地學習。
據介紹,該校每年托育相關專業招生人數都在200人左右,為滿足緊缺需求,2023年,招生規模將擴大到370人。記者了解到,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加快托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和布局。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在中等職業教育新增了“嬰幼兒托育”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將“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更名為“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新增“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為加快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教育部等7部門明確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并將嬰幼兒照護服務人員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近年來,我國托育服務標準規范體系也持續完善。2019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印發了保育指導大綱、嬰幼兒傷害預防指南、托育機構負責人和保育人員培訓大綱等,修訂了保育師等托育相關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在上海,除每年組織托育服務的從業人員進行職前、職后培訓外,還嚴把從業人員的心理健康關口。此外,還通過立法對相關從業人員行為進行規范,并對托育照護人員相關權益進行了保障。
上海開放大學非學歷教育部部長 王松華:我們用專門研發的健康人格和心理健康量表,從兩個維度八個方面,用92道題目對他們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對輕度不適宜的,我們將組織心理輔導專家對他們進行輔導,對重度不適宜的人群,我們將提出勸退建議,不建議他們從事這個崗位。
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處處長 孫鴻:立法當中對從業人員進行了一些要求的規范,對托育機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也設置了一些罰則,特別是托育照護人員,我們怎么樣讓他專業上得到發展,讓他的工資待遇得到提高,在條例都有明確的規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