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黨放心 強農有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5月3日中午,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小院創始人張福鎖正和北京科技小院的學生們在地里,一起交流如何發展鄉村林下經濟,忽然發現朋友圈被《習近平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刷屏。
信上說:“你們好!來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過學校設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我很欣慰?!?/p>
5月4日,中國農業大學主辦了一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張福鎖在會上回憶起收到回信的場景依舊很激動。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時身邊同學們都有點熱淚盈眶的感覺。大家走進田間地頭做點事兒,能引起總書記的關注,給我們學生們親切地回信?!?/p>
一封回信讓“科技小院”火“出了圈”,研三學生楊茜接到通知作為科技小院的代表回學校參加座談會,同時還有11名同學也從全國各地的科技小院匯聚到學校。他們身穿寫有“科技小院”的紅色T恤,精神抖擻,在眾多參與座談會的老師、同學中非常亮眼。
這兩天里,這些同學心情一直很激動,從剛收到回信的“發懵”,到隨之而來的“驕傲”“自豪”,再變成冷靜之后的“堪當強國重任”,甚至有人“沒怎么睡覺”。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替同學們高興,他說:“回信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的做法?!?/p>
張福鎖等人2009年創辦第一個科技小院,位于河北曲周。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們團隊平均每人一年發5篇SCI文章,但這些英文文章我們的老鄉也用不上啊!要想辦法下到農村去,讓技術真正用到農民地里,才能解決生產問題。
但科技小院要探索一條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政產學研用新路子,從老師到學生,都是“自找苦吃”。
在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鐘登華院士看來,科技小院“拆了四堵墻”——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墻,學科之間的墻,教學和科研之間的墻,教和學之間的墻。同時“架了四座橋”——搭建了高效對接鄉村的橋,師生深入基層的橋,人才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的橋,教學相長、師生共進的橋。
“我師兄李曉林”總被張福鎖掛在嘴邊,他是第一個去農村駐扎的老師,一年有300多天在一線。
老師們“自找苦吃”,楊茜覺得是出于“三農情懷”。“我們剛入學的時候其實對三農的認識并不多”她有點慚愧地笑著說。
在她看來,許多同齡人對農村的感情,是在和農民的密切接觸中建立起來的,這種情感復雜又深厚。
去年秋天,油葵地長勢旺盛,正值授粉。農民怕接下來的陰雨天氣影響打藥,堅持提前打藥,十幾個人背著藥箱來到田地,楊茜和師兄急匆匆前往阻止,“因為正要授粉,一打藥蜜蜂就死了,影響授粉就沒辦法結籽粒了”。
一番爭執不下,“師兄都和他們喊起來了”。在很多諸如此類的瞬間,楊茜都要問自己:為什么要來科技小院干這件事?為什么農民就不能理解我們?
回信中還提到:“你們在信中說,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實事求是、怎么去聯系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p>
也正是經歷過許許多多“斗嘴”的瞬間,楊茜和身邊的同學們才體會到農民的信任是多么可貴,豐收是多么難得,農村是多么需要自己,年輕人來“自找苦吃”到底能收獲什么。
十幾年來,全國先后有2700多名研究生參與到科技小院的建設和運行當中。有老農對張福鎖說:“張老師,你真狠心呀!把城里來的小女孩兒放到我們這兒!”
張福鎖心里有時候也打鼓。但他發現,“孩子們下去一個月,眼神就不一樣了?!?/p>
他一雙眼睛在鏡框后瞇成兩道縫,笑著說:“一個女孩到小院20多天,我帶著幾個老師去考察,她說,這20天,經歷了過去20年都沒經歷過的事,自己做飯、洗衣服,和農民打交道,她覺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了’。”
座談會上,科技小院學生代表王雯欣發言時說:“初到科技小院,我們吃了很多城里娃沒吃過的苦,也經歷了飲食、生活、勞動、思想等各種困難?!钡@些并沒有把他們打到,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強。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王雯欣豪氣地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愿景,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三農戰線,舍我其誰!”
在王雯欣看來,當增產增收的喜悅綻放在老百姓的臉上,當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的畫卷繪成現實,每個小院人的故事、眼淚和堅守,都能證明,“自找苦吃”真的可以創造出幸福美好。
張福鎖說,“孩子們需要成長。我們要為黨育才,為國育人。”
回信中還提到:“黨的二十大對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目前中國農大在全國24個省區市的91個縣市區旗建立了139個科技小院。在孫其信看來,回信讓農大人倍感責任。鐘登華表示,回信中的明確要求,必將指導推動全國科技小院高質量發展,成為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建功立業鄉村振興的大舞臺。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竇鵬輝說,這封回信不僅僅是給中國農大科技小院的同學們,也是給我們全國的農業戰線、從事農業科技教育和產業發展的全體人員,“我覺得回信進一步明確了我們的使命”。
座談會后,農大師生舉行誓師大會。楊茜作為站在舞臺上的學生代表之一,和同學們一起莊嚴宣誓:知農愛農守初心,強農興農擔使命,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準備著,時刻準備著!星火傳承先輩榮光,展現青年先鋒力量,請總書記放心,強農有我!請黨放心,強農有我!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4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