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賦能高質量發展——民建中央調研組對廣東安徽開展重點考察調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這為新征程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調研組由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秦博勇率隊,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這一主題,對廣東、安徽開展重點考察調研,并召開專題座談會。
深入企業一線
了解發展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對于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廣州,調研組深入企業一線,看展廳、進廠房,同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研討交流,實地考察了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在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明珞裝備一直深耕智能制造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為客戶提供制造技術標準、模塊化智能產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服務等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明珞裝備董事長姚維兵認為,數字化轉型能夠提升產業競爭力,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希望繼續支持企業節能降耗,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希望進一步降低制造企業生產要素成本,為企業減負”“希望加大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調研組認真傾聽企業聲音,了解企業發展現狀。
據介紹,廣東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著力推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體量持續擴大,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品牌質量持續提升。2022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現營收2.66萬億元。
調研組充分肯定廣東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的成績,提出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 聚焦行業需求
調研組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分關注,實地調研深圳比亞迪研發中心、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并與相關企業專題座談,就廣東、安徽兩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技術創新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
走進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亞迪總部展廳,一面巨大的“專利墻”引人注目,上千塊專利銘牌整齊排開,墻面正中寫著8個大字:“技術為王、創新為本”。這里蘊藏著比亞迪一路成長壯大的發展密碼。
在蔚來汽車合肥新橋基地,現代化生產車間里,一條條智能整車生產線高效運轉。車間大量采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實現過程數據全量收集、自動分析,真正實現高效生產。
近年來,安徽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深入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數字賦能等行動,促進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新興產業總體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柯文斌介紹,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提升到52.7萬輛。截至2023年3月,全省汽車制造業規上企業數1212戶,已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4戶。
成績喜人,也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產業鏈協同能力較弱”“各類人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等共性問題。
“支撐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礎研究薄弱,希望加大在動力電池、智能裝備等領域的研發支持力度”“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供應不穩定”“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相對滯后,分布不均衡”……座談會上,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行業需求,企業負責人暢所欲言,調研組進行了充分討論、認真研究。
總結有效經驗 提供決策參考
如何優化產業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如何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調研組多看、多聽、多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認真總結相關經驗做法。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介紹,廣東積極圍繞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及未來產業關鍵環節和重大科技需求,組織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力爭在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補齊部分技術短板,在通信與網絡、人工智能等領域鍛造部分技術長板,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
“安徽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互動,緊盯集聚化、集群化、融合化發展方向,培育形成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志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省6000多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上市企業和80%以上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涌現出科大訊飛等一批優秀企業。
調研組表示,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體量持續擴大,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下一步,應該統籌用好并優化現有政策,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進一步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針對座談會上介紹的先進經驗和提出的意見建議,調研組將認真梳理、研究和吸收,在調研基礎上形成報告,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