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促進民營經濟,立法是不是一種方法?
當前,廣州95%的市場主體,80%以上的新增就業,40%以上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收由民營經濟貢獻。如何更好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廣州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3月17日起到4月1日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
促進什么?怎么促進?總共7章42條的內容,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點?營造一個什么樣的市場環境,才可以更好地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新聞1+1》邀請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共同關注:促進民營經濟,立法是不是一種方法?
《條例》希望解決什么問題?立法難點又在哪里?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 葉華東: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主題已經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廣州現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297萬戶。我們立法的核心是希望解決廣州市民營經濟發展涉及的要素保障、規范引導、權益保護和創新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希望通過立法形式,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立法的難點還是如何通過實實在在的“干貨”舉措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難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我們的《條例》仍在征集意見階段,希望社會各方圍繞如何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難題,多提意見建議,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收,繼續修改完善。
《條例》兩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調整變化的是什么?
白巖松:去年10月份《條例》第一次公開征求意見,時隔4個月,現在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具體內容從49條現在變成42條。大家也會關心擔心減少的是什么?這種減少會不會導致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或者說保護的力度也減少了?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 葉華東:本次《條例》的征求意見稿主要是結合10月份之后的立法調研、民營企業座談會、專家論證會反饋的意見,在廣州市人大、廣州市司法局的指導下,積極聽取、吸收了專家論證會行業專家、法律專家的意見,進行了調整、合并和完善。但條款的減少并不意味著保護和支持減少。比如,我們對去年《條例》的征求意見稿中一些“鼓勵”性、缺乏具體措施的條文進行了修改,力求每一個條文都有實實在在、可落地執行的具體制度措施,用“干貨”為民營經濟發展助力,讓民營經濟組織在本次立法中有更強的獲得感。
如何看待《條例》中“創新發展”的相關內容?
白巖松:在這次《條例》的草案征求意見稿中,一共42條內容,其中涉及創新發展的就有9條,這反映了是什么?是否也體現了廣州市民企的內在需求?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 葉華東:2022年廣州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17萬億元,占GDP比重40.6%。民營經濟成為廣州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創新創業大潮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重視創新研發,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創新質量顯著提升。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民營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創新人才緊缺、創新資金短缺、創新能力不強、創新產品難推廣等問題。因此《條例》聚焦于民營企業創新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在支持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四化”平臺賦能、知識產權應用等方面提出措施,助力民營企業的創新和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后續程序還有哪些?《條例》何時能夠落地執行?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 葉華東:立法工作是“接力跑”。目前《條例(草案)》已開展立法調研、專家論證會、相對人座談會、征求部門意見、公開征求公眾意見等程序。按照立法程序,《條例(草案)》還將報司法行政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核,根據掛網征集公眾意見情況和征求部門意見情況,再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提請市政府審議。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提案。按照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立法工作計劃,預計6月份初審。一般情況,市人大常委會是兩次審議或者三次審議,審議后還要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預計最快年底出臺,或者明年上半年出臺。屆時,廣州市將有一部專門的地方性法規,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組織改革創新、健康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發揮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制度保障作用。
如何看待地方立法邁出的這一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兩會上,都提出了“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改善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我認為這是非常關鍵的。那么我個人最關心的是幾個方面:
①第一方面就是大家談論最多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因為我們知道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是高標準市場體系和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關鍵板塊。
?、诘诙€方面是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保護。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高標準市場體系另外一個重要部分。
?、鄣谌齻€方面是營商環境。現在大家談的最多的是“放管服”便利化。下一步也就是第二步,最重要的是補短板。第三步也就是我們的營商環境優化要與國際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制度規則和法律對接,這是非常關鍵的。因此我們期待廣州會出現最佳實踐。
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如何看待國家層面立法的必要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從國家的立法層面來講,下一步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就是真正從制度和法律上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真正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十分必要。討論立法,就是要從制度、法律、政策、輿論上,為民營經濟創造一個更有利于發展的營商環境和各種條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