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做大國糧倉的最美守護人

    發布時間:2022-09-23 16:32:00來源: 人民日報

      做大國糧倉的最美守護人

      ——記糧食生產領域的功勛模范

      本報記者 常 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業科研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豐收的田野,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長期以來,一大批糧食生產領域的功勛人物,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豐收送進農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科技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糧食產量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千億斤新臺階,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扎根田疇播撒希望,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金風送爽,稻谷飄香。水稻是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雜交稻種植面積占到了一半。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為了縮短育種周期,幾十年間,袁隆平帶領團隊背著干糧,在云南、海南和廣東等地輾轉奔波,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接連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

      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頒獎會后第二天,袁隆平匆匆趕回湖南,回去第一件事,還是下田去看他的水稻。

      小麥是我國三大主糧之一,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把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育成了“小偃”系列高產、抗病、優質小麥品種,被稱為“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李振聲心系小麥育種,甚至連家里陽臺上也種著小麥。

      育成“小偃6號”,李振聲團隊花了24年。如今,小偃6號已成為我國小麥育種的重要骨干親本,衍生品種有50多個,累計推廣3億多畝。現在,李振聲仍然帶領團隊,繼續研究黃淮海鹽堿地小麥生產課題。

      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每年播種約6億畝,產量約5000億斤,這離不開“最美奮斗者”李登海等一大批科學家幾十年來的不懈努力。

      李登海培育的品種是葉子向上長的緊湊型玉米,更加耐密植,利于高產。為了實現玉米育種突破,李登海帶著干糧咸菜來到海南,開展玉米育種攻關。李登海團隊育成的120多個緊湊型雜交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在全國累計推廣13億畝。

      民以食為天,農以種為先。一顆顆中國好種子陸續涌現,一大批農業科技人員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奮斗潛心鉆研,播撒著豐收的希望,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鞏固提升。目前,我國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95%,良種對我國糧食增產貢獻率達45%以上,糧食供給基礎牢固,糧食供給質量提高。

      增產增效增收,“金扁擔”讓農民用好技術種出好糧食

      “如何減肥減藥,實現精準施肥?”前不久,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養分管理崗位科學家周衛在實地網絡課堂給農民們當農技員,答疑解惑。

      30多年來,周衛帶領團隊瞄準土壤養分資源高效利用,連續攻克作物硫素和鈣素缺乏、低產稻田改良等難題。2022年,周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經過多年的定位試驗,通過數據分析,周衛建立了一套針對水稻、小麥和玉米的“推薦施肥”新方法。“我們新研發的養分專家系統,只需要輸入往年產量、施肥量等,就能獲取科學施肥方案。”周衛說,目前該系統已在14個省份得到廣泛應用。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陳萬權,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從事小麥銹病等麥類真菌病害生物學、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理論和技術研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為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陳萬權和同事們經常下田間、進農家,用通俗的語言向農民講授科學防病技術。“一次藥劑拌種,省得經常背藥桶”等順口溜,深受農民喜愛。

      經過陳萬權和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小麥條銹病綜合防治技術每年推廣應用面積7000多萬畝次,年均挽回小麥損失20億公斤以上,為小麥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讓“土蛋蛋”變成“金蛋蛋”!作為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30多年堅持干一件事,科技為筆,田野作紙,為馬鈴薯科技扶貧作出了突出貢獻。金黎平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

      金黎平常年帶領團隊奔波在一線,通過建研發基地、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開展產業扶貧。金黎平曾牽頭在深度貧困區開展300多項試驗示范,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近千萬畝,帶動當地馬鈴薯平均增產22.5%,畝均增收540元。

      增產增效增收,“金扁擔”讓農民用好技術種出好糧食。一大批農業科學家、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等功勛模范,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綠色增產、節本增效技術成果在廣袤田野開花結果。目前,全國耕地平均等級達到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個等級。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0%,使用量連續多年負增長。大國糧倉根基進一步夯牢,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更加穩健。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 国产精品第44页|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77|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尤物|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99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69pao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