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闖”“創”“干” 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一把手談科技文化】
作者:張慶偉(中共湖南省委書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勉勵我們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賦予湖南科技創新全新坐標和重大使命。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闖”“創”“干”的精氣神在科技創新上攀高峰、筑高地,努力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添動力。
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近年來,我們堅持把建好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為戰略科技力量的關鍵支撐,扎實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科創平臺建設,有效推動創新要素從分散轉向聚合。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將積極對標國家實驗室,高標準建好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著力在種業、工業、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精準醫學等領域構筑戰略支柱力量。優化提升各類技術創新平臺,扎實建好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湖南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在優勢領域增強自主創新策源能力。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升級、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軌道交通大科學裝置、航空發動機冰風洞實驗裝置等建設,全面夯實科技創新“基座”。
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湖南模式,推行“揭榜掛帥”等制度,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取得了量子點激光器國產商業化制備、高功率軌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車用碳化硅芯片研制等重大技術突破并形成一批工程樣機和產品。立足新起點,我們將把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研究,在深地深海深空、新一代半導體、人工智能、新材料、氫能源、新型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引領性成果。堅持“四個面向”,緊扣我省“3+3+2”產業集群梳理“卡脖子”技術、殺手锏技術、反遏制技術、顛覆性技術“四張清單”,為布局重大技術攻關任務提供精準靶向。強化數字賦能,大力發展“大智移云”,加快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裝上數字化引擎。
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我們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均突破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0%、邁上萬億元臺階。我們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著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新型企業增量提質行動,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暢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鏈條,在重點產業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專項,開發推廣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支撐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科技創新助力生態保護,聚焦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綠色建造、宜居城鎮建設等加大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運用,推動重點行業節能低碳改造,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堅持科技創新支撐民生改善,聚焦人口健康、疾病治療、應急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推進技術協同攻關,高標準建設國家醫學中心、綜合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更好支撐健康湖南、平安湖南建設。
突出人才第一資源,打造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我們將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充分發揮湖南科教資源優勢,推進與“大院大所大學大企”合作,全面擴大創新人才自主供給。精準實施“三尖”創新人才工程,靶向支持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持續實施“科技人才托舉計劃”,支持青年才俊挑大梁、當主角,柔性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讓更多的智慧資源、創新要素匯聚湖南。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培植高養分科技創新沃土。創新的力量,源于優良的創新生態。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加大科研條件投資。堅持放權賦能導向,出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科研經費管理、科技計劃管理、科技成果評價等重點領域改革試點任務,破除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障礙。強化科技金融支撐,推動資金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抓好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體系建設,優化技術市場布局。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深化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大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科技創新區域合作,高水平開展人才、成果“引進來”“走出去”。發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湖湘文化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讓創新在三湘大地蔚然成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