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碳普惠: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愿為

    發布時間:2022-06-28 11:23:00來源: 解放日報

      作者:張惠虹(復旦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呈快速增長態勢,城市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生活、消費領域已然成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長的重要領域。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需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生產、生活和消費中尋找綠色發展的機遇、動力。

      近年來,為了激活公眾節能減排的積極性,讓人民群眾更廣泛地參與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實現“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愿為”,“碳普惠”伴隨“互聯網+”浪潮應運而生。

      “碳普惠”是一項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它巧妙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碳金融”的方式,通過構建一套公民碳減排“可記錄、可衡量、有收益、被認同”的機制,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并賦予一定價值,從而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加入全民減排行動。

      在“碳普惠”的機制設計中,生態文明教育元素無處不在。以“低碳星球”小程序為例,它在九大主題星球中,以3D建模風格和養成系玩法吸引用戶,與乘車碼、地圖平臺打通,鼓勵用戶選擇公交車、地鐵等綠色出行方式進行減碳、獲取個人積分。同時,每個主題的“低碳星球”里還設置了彩蛋,用戶可在打卡低碳趣味知識中提升低碳意識。

      “低碳星球”通過多重激勵,引導人們更多地踐行低碳環保,最終將其減排量集腋成裘,并參與碳交易市場核證減排交易,對其權益進行核算和兌現,切實體現了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人人有利、人人有權”。

      從“碳普惠”可以窺見,以互聯網為紐帶的信息技術與生態文明教育深度融合,帶來的不僅是一場技術變革,還有望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發生突破性改變。

      打破“校內校外”的教育形態,實現無邊界學習——

      傳統教育模式以課堂、校園為邊界,分為在校的正規教育和學歷教育之外的非正規教育。智能時代學校和教育機構不再是封閉的社會單元,而是通過網絡匯聚形成集體智慧聚變的節點,對個性化教育服務和獲取更多的終身學習資源、機會有更多需求。

      “碳普惠”依托移動設備、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使得生態文明教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更大規模、更低成本、更有效分享,實現正規學習與非正規學習融合、學校學習與社會學習融合,真正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從而顯著提高學習的動力、效率和質量。

      打通“知行合一”的教育流程,實現沉浸式體驗——

      生態文明教育是實踐性較強的教育類型。此前的一些環境宣教活動,更多停留在“給”和“喂”,被教育者往往陷入“知易行難”或環保“三分鐘熱度”等困境。如果生態文明知識的習得不能真正轉化為內在意識和自覺行動,那就很難說生態文明教育是成功的。

      “碳普惠”將知識蘊含于低碳生活的“小事”中。無論是節約用水、用電還是少用塑料袋、多植樹播綠,無論是垃圾分類還是廢舊物品再利用,無論是不隨手亂扔垃圾還是低碳出行……每個舉手之勞都可以直接換算成碳排放,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綠色發展理念,進而不斷增加生態文明教育的趣味性、體驗性,在實際場景中培養和磨煉學習者的能力、素養和態度。

      打造“共建共享”的普惠模式,實現全民性參與——

      在“互聯網+”時代,不僅政府和學校、校外教育機構能夠提供教育教學服務,廣泛的社會力量也得以動員組織起來。互聯網有望促進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讓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式更加多元、更加自主和更加開放。

      新形勢下,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無處不在、參與無處不在、監督無處不在。“碳普惠”則進一步讓公眾在參與中得到實惠,并對公眾參與建立更有效的激勵反饋機制。

      比如,在一些省市,市民綠色出行后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碳交易“變現”,獲取相應獎品。這種通過市場機制而非行政命令,來激發全社會參與碳減排、宣揚綠色低碳文化風尚的做法,可以說讓綠色出行的好處真正“看得見、摸得著”。

      打開“產業融合”的運行機制,實現市場化運作——

      在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中,“碳普惠”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致力于塑造新型低碳發展共享業態的一種制度設計,“碳普惠”既能夠促進公眾低碳消費意識覺醒,又可以將商家與主要消費人群銜接起來,從消費端促進生產端綠色轉型升級。

      以“螞蟻森林”為例,它將支付、征信、擔保等金融屬性與低碳場景相結合,使得“螞蟻森林”低碳場景更具有生命力,以“支付獲取綠色能量”作為支點,有力撬動了綠色消費。

      在“6·18”“雙11”等線上促銷活動中,消費者購買有“綠色”標識的綠色低碳產品可獲取“綠色能量”,為商家和消費者嫁接起綠色消費的“橋梁”,也成為向消費者宣傳、推廣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的重要方式。

      在上海,有關方面正在嘗試開發基于“碳普惠”減排量的各類質押等金融服務,盤活企業及個人等各類主體擁有的碳資產。期待這一兼具消費驅動、產業鏈相關方參與的生態文明教育供給新模式,可以更好發揮公共選擇機制與市場機制的協同作用。

      總之,借助數字化、綠色化疊加共融的“碳普惠”,我們有望迎來一個普惠大眾的生態文明時代。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国产精品黄页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99热在线日韩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天线2019|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