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老區麗水市——紅綠融合 點綠成金
說到麗水,浙江人的腦海中便浮現出一派綠水青山、云霧繚繞的景象。這里是浙西南革命老區所在地,也是全省唯一的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的地級市,全市現存革命遺址533處,數量位居浙江首位。
今日的麗水,老區有新姿,跑出“加速度”。交通之快,著力打造“鐵、陸、空、水”四位一體的通達體系,未來,國內3小時、省內1小時,接滬融杭、連閩通粵在麗水將成為現實;經濟之快,去年,全市人均GDP越過1萬美元大關,城鄉居民收入雙雙躋身全國地級市前50名,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13年冠居全??;民生之快,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城鄉公共服務加速均等化,讓老百姓生活美起來。
猶記來時路
在縉云縣大源鎮江西山后村,86歲的李時科自退休后就有個新身份——中共處屬特委機關舊址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他一干就是26年,現在,子女雖擔起了“接班人”,老人依舊沒停歇,繼續守護著大山深處的革命記憶。
1944至1950年,江西山后自然村一直作為麗水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中樞,如今留下3間兩層土木結構的房屋舊址。李時科只上過5年學,研究和講述這段革命歷史,并非易事,憑著一腔熱愛,他挖出數以百計的紅色故事并一字一句親手抄錄。
說是講解員,更多時候,李時科更像紀念館的主人:有團隊參觀,他隨叫隨到,提前燒好開水,等在門口迎接。讓他欣慰的是,李家四代18人,每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傳承著革命精神。
去年,江西山后村獲評麗水百個“紅色地標”之一,成為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陣地。自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在遂昌建立,麗水大地播下第一顆革命火種起,這片紅色熱土上23年艱苦卓絕的浙西南革命斗爭,為麗水留下了大筆的紅色遺產和精神財富。
站在新時代的潮頭,2019年以來,麗水全面開展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將其深度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之中,并與大力弘揚建黨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大學習、大征集、大宣傳、大教育、大踐行,匯聚人心、凝聚力量。
連續3年舉辦浙西南革命精神論壇,精心打造533處革命遺址紅色體驗點,重磅推出103條紅色研學線路,250萬人次群眾參與其中……猶記來時路,曾經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火,給麗水留下了深深印記,再一次照亮了前行之路,麗水人民也肩負起了“守護紅色根脈”的時代重任。
舊貌換新顏
“這種苔蘚叫白發蘚,野外稀少但市場走俏,一平方米就能賣1000多元,在上海很受歡迎。”毛垟村黨總支書記毛軍武邊介紹邊將記者領到試種區,薄壁卷柏蘚、暖地大葉蘚、東亞明葉蘚……滿眼綠意,生機盎然。
景寧縣毛垟鄉是個革命老區,劉英、粟裕、葉飛等革命先輩曾在這里戰斗。紅色資源如何帶動產業發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毛垟鄉把基層黨建與產業培育緊密結合,將苔蘚頑強、破難、有為的特性與紅色精神相融,推動4個村聯合成立強村公司,打造全國首個苔蘚小鎮。
眼下在4個村,不僅種植苔蘚小有規模,推出的苔蘚掛畫、苔蘚盆景、苔蘚綠化等特色文創產品也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去年,村集體總收入263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達到123萬元。
革命老區迸發新活力,不僅僅體現在鄉村。2019年9月,麗水在上海舉辦規??涨暗恼憬愃ㄉ虾#┲芡平闀?,現場簽訂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制造業等相關領域的15個合作項目,合同投資額高達248億元。目前,麗水與上?!皡^-縣”結對合作全覆蓋,不僅設立了長三角招商中心、旅游推廣中心,還建立了張江麗水國際科創中心、長三角G60(麗水)科創基地。
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招商引資的“催化劑”,更是“兩山”理念轉化的直接變量。2019年,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麗水山耕”“麗水山居”“麗水山景”“麗水山泉”“麗水山路”等“山”字系區域品牌建設,極大提升了生態產品的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麗水還以最頂格的標準保護生態環境,在全國率先開展并圓滿完成了國家公園設立標準試驗區試點,百山祖國家公園進入國家公園設立候選序列。被譽為“群山之祖”的百山祖正青春,將充分釋放國家公園的巨大潛力和價值。
加速共富路
當下,全省各地都在尋找共同富裕的突破性抓手。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麗水該如何發揮優勢,做大蛋糕?對麗水來說,必須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為手段和路徑,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發展,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過去5年,在多重“組合拳”下,麗水各項指標跑出“加速度”: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全市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0%,躍居全省第一;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人才和項目接踵而至,絡繹不絕。去年,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次2556.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88.4億元,同口徑比分別增長11.8%和18.2%。
老區有新貌,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更彰顯在精神文明上,這也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山地文化,相互交織,一筆一畫勾勒出麗水的共富新畫卷。
從1981年慶元縣月山村第一次辦“村晚”,麗水鄉村春晚已走過40多個年頭,成為了全國鄉村“過年的文化樣本”。其不僅覆蓋全市,還蔓延到祖國大江南北552個縣6.9多萬個鄉村。
傳統文化熠熠生輝,現代攝影藝術也在麗水落地生根。去年,麗水與國際攝聯“結親”,確定麗水為大會常設地,共同合作舉辦“世界攝影大會”。如今,麗水市縣兩級,美術館、非遺館、圖書館等一應俱全,而鎮街有綜合文化站,到了村社,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讓老百姓生活美起來、精神富起來。
“民生”跟著“民聲”走,教育便是最大民生之一。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優質的基礎教育,麗水加速教育均衡化發展,所有縣(市、區)全部創成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便利高質的醫療衛生保障事關百姓健康,眼下,麗水“智慧流動醫院”巡回診療車覆蓋全市。養老方面,麗水建成運行“麗水居養”96345綜合服務平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菜單式”多元養老服務。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對麗水堅持綠色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麗水干部群眾自豪地將這102字稱為“麗水之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創新運用好“跨山統籌、創新引領、問海借力”三把“金鑰匙”,走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奮力書寫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時代答卷。
在最近召開的麗水市第五次黨代會上,新的五年號角再吹響:全面系統落實“八個必須堅持”,奮力加快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綠水青山與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麗水,基本建成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成為全省新發展格局中的新增長極和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山區樣板。
新麗水,未來更可期。根據規劃,2026年,麗水的GDP和GEP將實現“兩個較快增長”,GDP增速處于全省第一方陣,總量達2500億元,人均GDP達10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至50萬元群體比例超過70%,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5%。(朱海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