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帶著更多農民挑上“金扁擔”(我們的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2-04-18 15:00:00來源: 人民日報

      選優品種、用新科技、護好耕地,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帶著更多農民挑上“金扁擔”(我們的新時代)

      本報記者 郁靜嫻

      大江南北,春耕生產緊鑼密鼓。江西省豐城市雷坊村的育秧車間里,農民們早已忙碌起來。佳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雷應國是一名80后,曾獲評全國十佳農民。談起糧食他深有感觸:“咱種糧人得把汗灑在地里,帶著鄉親多打糧、打好糧。”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全國,眾多像雷應國一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帶著鄉親們選優品種、用新科技、護好耕地,年年抓緊糧食生產,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新技術進農田,低產田成為穩產田

      鋪盤、覆土、配水、撒種……在佳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廠化育秧車間,一塊塊秧盤通過自動化流水線有序傳送,機械臂碼盤后,由軌道車轉運到育秧大棚。雷應國介紹:“一畝標準化秧田可供應80到100畝大田,20天左右就能移栽。”

      雷應國是土生土長的雷坊村人,1998年返鄉至今,跟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2009年,他組織周邊鄉鎮61戶種糧大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從經營一開始的十幾畝田,到上萬畝,雷應國成長為一名懂生產、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種糧提效率,得靠現代化!”雷應國在豐城創造了許多第一:第一個訂購天氣預報服務農業生產,第一個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第一個引進稻谷烘干設備……

      當地有不少冷漿田,土壤溫度低、通透性較差。為了改善田間設施條件,雷應國挖溝通渠,采取油菜晚稻輪作,因地制宜引進了有序拋秧技術。“新技術進秧田,可以將毯狀的秧苗帶土拋擲,保持根系完好,而且橫豎行清清楚楚,通風透氣,有利于縮短返青期,促進水稻分蘗生長。”

      昔日低產田,煥發新生機。新農技結合精耕細作,去年雷應國管理的早稻平均畝產達到850斤,晚稻畝均產量達到950斤。

      向生態要效益,綠色田野長好糧

      “種糧實現高產優質,必須養好地。”這是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張新生的切身體會。

      張新生是河南省潢川縣付店鎮駱店村人。早年間,他在海南三亞的試驗田工作。2010年返鄉后,他決心把學到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地里。

      經過調研,張新生發現:“家鄉田地土層不厚,雨水偏多,這些年地力不斷下降。2010年,一畝水稻只需上50斤復合肥,到2018年增加到80斤。”

      怎么種地?張新生帶著鄉親們向綠色種植要效益。

      田間,旋耕機隆隆前行,一壟壟紫云英被翻耕入田,為土壤積蓄養分。從2017年開始,張新生所在的金塔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養殖100頭牛,每年把小麥、水稻的上半截秸稈喂牛,下半截秸稈粉碎還田,形成良性循環。

      田野里綠色成為底色,糧食成色更足。“去年晚稻收獲170萬斤,打下的大米一斤能賣4元,一畝地增收800到1000元。”張新生說。

      綠色種植同樣被應用在雷應國的合作社里。“我們發揮土壤富硒優勢,種植抗性強、產量高的優質品種,一斤綠色稻能賣上2.4元;按有機標準種植的地塊,一斤稻谷能賣3.6元,物有所值,特別受市場歡迎哩。”雷應國說。

      創新組織方式,讓鄉親們種糧多獲益

      采訪中,兩名種糧大戶坦言,要多發揮組織化力量,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把寶貴耕地用足用好,讓更多農民挑上“金扁擔”,促進糧食生產增產增效。

      通過提供托管服務和訂單收購,雷應國成了當地有名的“田保姆”。他算了筆賬:跟一家一戶自己種植相比,托管地塊畝均節省成本100多元;統一的種子、機械和技術服務,有效保障了糧食產量和質量,每百斤晚稻比市場價高出30多元;總的算下來,農戶一畝地節本增收300元左右。目前,佳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服務面積達到5萬畝。

      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今年豐城市成立了農事服務中心呼叫平臺。“我們合作社400多臺套農機全部接入平臺,哪個田塊有需求,我們及時提供農機服務,大大提高了對接效率,充分發揮農機作業能力。”雷應國說。不僅如此,合作社還升級了大米加工生產線,春耕前夕,一套日加工300噸的全自動大米加工生產線在車間就位,“從賣谷子轉變為賣大米,讓鄉親們把更多利潤攥在自己手里,種糧積極性才更高。”雷應國表示。

      頭雁引領帶動,鄉村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2017年以來,張新生先后被聘為河南省科技特派員和省級示范產業發展指導員。

      “讓大伙都學會科學種糧、提升效益。”張新生坦言,每年他都要開展品種、技術試驗,成熟后推廣給附近的農戶。病蟲怎么防治、啥時該追肥,農民遇到難題,張新生總是第一時間提供指導。在他的影響下,物理防治病蟲害、測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技術落地田間,帶動600多戶糧農受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久久精品9988|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日韩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