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訪浙江“滄海桑田”施岙遺址考古人:將追尋遠古農夫

    發布時間:2022-04-02 14: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 題:訪浙江“滄海桑田”施岙遺址考古人:將追尋遠古農夫

      作者 嚴格 童笑雨

      滄海桑田一詞形容世事變化很大。在浙江余姚施岙遺址發掘前,沒人能想到,這一抽象的形容詞,竟有了現實的詮釋。

      4月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浙江余姚施岙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王永磊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前古稻田遺址已經回填,但考古工作還在繼續。下個目標,是找到在這塊稻田上耕種的遠古農夫住在何處。

      浙江余姚施岙遺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證據最充分的稻作農耕遺跡,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大規模稻田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6500年以上,是河姆渡文化考古與稻作農業考古的新突破。

      這里距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7.5公里,距離田螺山遺址僅400米。

      50年前,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的“黃金稻谷”帶給國人巨大的震撼,自此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發祥地的認知得到普遍認同。

      施岙遺址的發現正處在這一“稻作農業”流變的序列中。

      施岙這塊土地,原是浙江當地農民世世代代耕種水稻的地方,直到2020年計劃用于建設開發。

      根據規定,大于一定面積的土地出讓前必須要進行考古勘探。于是2020年1月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此地做了先期勘探。

      此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在余姚田螺山遺址挖過兩次古稻田,王永磊跟孫國平學會了如何辨識古代稻田土。所以當在稻田里打洞取樣,看到灰褐色的淤泥時,他十分興奮:“這看著像古稻田里的土,和田螺山的很像!”

      現在回想起來,王永磊還很慶幸。“很多地方都有古水稻田,若考古隊員不認識的話,很容易會錯過這一發現。”

      考古絕非經驗之談,還需科學檢測。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原主任鄭云飛檢測,水稻田堆積中含有水稻小穗軸、穎殼、水稻田伴生雜草等遺存。

      在施岙考古工作過程中,始終有科技考古工作者參與;技術上,形成和完善了以鉆探結合發掘、植物大遺存和植硅體分析的古稻田尋找技術,具有示范意義。

      因為這一隱秘的細節,施岙遺址的挖掘,正式拉開了帷幕。

      王永磊說,因為考古挖掘面積達到罕見的8000多平方米,有機會挖了很多探方,才有了后來的重大發現。但這么大面積也累壞了考古人。起初的考古班底很“薄弱”,算上技工,只有4個人,要挖8000多平方米的稻田。后來招了一些剛畢業的學生和考古專業實習生,隊伍才慢慢擴大至20人左右。

      但就是這些人,逐漸揭開了施岙古稻田的神秘面紗,起初發現了良渚文化時期的陶片、木頭,后來不斷出現了田埂、河道和溝渠的痕跡,發掘出了石刀、石斧等工具。

      2021年,考古隊員將35個樣品送到美國Beta實驗室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發現它們分屬于河姆渡文化早、晚期和良渚文化時期,6500年前至今不斷迭代。

      經鉆探調查發現,發掘區周圍古稻田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河姆渡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均有田埂和灌溉系統,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系統。”王永磊說,那時候種水稻很可能是撒播,種植技術還比較粗獷,沒有插秧等現代方式。

      他給記者展示了一張照片。只見上面排列著不同顏色的土層,有十一二層之多。這也是文章開頭所提及的滄海桑田的實例。

      可以看到,最底下的是海相淤積層,說明7000年前這里是一片汪洋,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低了4米左右。再往上,是泥炭層,表明約7000—6800年前這里是濕地、沼澤,零零星星長了一些樹木。

      到了距今6800年的時候,河姆渡文化先民來到這片沼澤地,砍伐樹木、平整土地、種植水稻。

      “河姆渡文化早期稻田的確定是本次發掘的最大突破。”王永磊說。

      300年后,受環境變化影響,稻田廢棄,再次成為濕地沼澤,之后又被淹沒入海水中。

      又過了600年,河姆渡文化晚期先民又一次來到這片土地種植水稻,這次年代從河姆渡文化晚期跨越到良渚文化時期,進行了1000多年的耕種,中間也曾短暫地受過海水的影響。

      王永磊說,考古發現,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已是縱橫交錯的“井”字形結構,和現在的基本接近。

      這段時期,環境穩定,農業和社會持續發展,環太湖流域已出現了以良渚古城為都的古國。直到環境再一次變壞,海水再次將這片土地淹沒。

      到距今3700年左右,海平面基本趨于穩定,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海陸格局。相當于中原地區夏商之際,人們又來到了這片稻田,一直生活、耕作綿延至今。

      為啥先民三進三退反反復復一定要在這里種田,王永磊一言以蔽之,風水寶地,這里距離山區不遠,又有姚江穿越,從安全和資源角度,宜居宜業。

      浙江省文旅廳黨組成員、文物局局長楊建武認為,施岙遺址的滄海桑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也是生生不息的浙江精神源泉。

      如今,擁有許多個“最”的施岙遺址已被回填,接下去當地還要建遺址公園。

      楊建武說,這里可以看到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和良渚文化時期的大型古稻田,考古給現代人提供了和先民對話的通道,所以還要做好考古的文旅轉化工作。

      而王永磊關于古稻田的探索,還將繼續。

      他說,考古隊員在稻田周圍一平方公里的區域發現了5處史前人類村落遺址,但良渚文化時期種水稻的人住在哪里,他們還沒有確定。這也是王永磊下一步的目標。(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日韩免费高清大片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国产精品 一区 在线|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