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
作者:叢立先 龍明明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日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大力推進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這是我國為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推進種業現代化而采取的關鍵舉措,即通過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來實現本領域的創新發展。
種子雖小,卻關乎民眾飯碗。種子是農作物的生命,種子產業是農業的龍頭,處于農業產業鏈的最前端。種子產業的發展狀況,對于確保種子產業安全具有決定作用,對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基礎性的重要意義。現代種業發展與科技深度綁定,與知識產權保護密切相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須借助知識產權保護來實現??梢哉f,知識產權是促進種子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確保種子產業鏈安全的關鍵推動力。
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了越來越成熟的種業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明確將植物新品種作為一類知識產權加以保護。2015年和2021年兩次修改《種子法》,均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作為重要內容,擴大了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范圍,擴展了保護環節,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了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等。國務院頒布了本領域的行政法規《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為種業知識產權提供了專門立法保護?!秾@ā贰斗床徽敻偁幏ā贰渡虡朔ā贰缎谭ā芬矎牟煌T類的知識產權角度為種業提供了知識產權保護。國家農業、林業主管部門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諸多專門司法解釋,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此外,我國還加入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已基本實現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接軌。
加強種業知識產權立法保護,只是實現種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一環,還需要真正打通種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健全種業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增強系統保護能力。當下,以立法形式體現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已基本到位并相對成熟,而種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服務等環節仍有提升空間。因此,種業市場主體和監管機構及社會組織要綜合運用經濟、技術、法律、行政、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加強協同配合,構建種業創新發展新格局。具體來說,種業市場主體應加強原始育種和修飾性品種創新、權利運用和授權、種質資源管理,監管機構和社會組織應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等環節完善保護保障體系。
我國是源遠流長的農業大國,種子發展歷史久遠,種質資源豐富,種子市場與發展潛力巨大。雖然我國種子產業發展較晚,目前仍落后世界上一些種業強國,但是從現實國情與路徑選擇來看,我國實施種業知識產權戰略,有助于縮短相關差距。為此,一定要通過市場經濟和知識產權的有機結合,來發展健全種業經濟,鼓勵保護民營經濟及中小企業參與種業市場;堅持種業對外開放政策,注意發揮種業跨國企業對于國際種業市場穩定的積極作用;追趕種業最前沿的技術革命,借助我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產權優勢,實現種業技術創新的彎道超車;鼓勵和引導種業企業通過知識產權策略發展特色產業、特色品種,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良品種、新品種,減少種業市場同質化惡性競爭。
種業發展歸根結底是科技與市場協同發展的結果,資本技術的深度融合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扶持優勢育種企業做大做強是題中應有之義。應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育種創新體系,引導市場主體有序競爭合作,鼓勵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和競爭,防止大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壟斷,實現種業與外界之間的聯系平衡。在牢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讓人民群眾端穩飯碗,實現更高水平的創新發展。(叢立先 龍明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