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音樂綜藝引爆“回憶殺”背后的音樂價值

    發布時間:2022-01-04 16:17:00來源: 文匯報

      張小丹

      從《我們的歌》到《披荊斬棘的哥哥》再到《時光音樂會》,最近一段時間,每當熱門綜藝節目中出現懷舊金曲,總能引發此起彼伏的“回憶殺”,以至于不少聽眾再次大呼“爺青回”。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也會有這樣的現象:當我們不經意間聽到一首老歌的時候,會猛然想起以前聽這首歌時的情景;以及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我們在聽歌方面會越來越喜歡聽老歌——這里的“老歌”不一定是年代久遠的歌曲,而是對我們每個人自己而言的。并非是老歌的質量一定比新歌高,而是當我們聽這些歌曲的時候,聽的不止是音樂,更是音樂中所承載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那些時光,它見證了我們成長的歲月,青春的痕跡。

      事實上,這正代表了音樂很重要的價值,也是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多數人欣賞音樂,都是欣賞它所喚起的聯想。

      青春伴侶:

      流行音樂的文化身份標志

      每個人的音樂品味,在青春期就基本成型:青春期時的大腦,對情緒反應更敏感;青春期體驗過的情感,往往要比成年后體驗的情感更為熾烈。而青少年時期所熟悉的音樂,曾經陪伴著一個人的整個青春時光,已經不僅限于音樂本身,更是一段歲月的律動。長大以后,當熟悉的音樂響起,經歷過的一切猶如眼前再現,人們會想起當初聽這些歌曲時的情形,以前的情感變得愈加珍貴:這是歌曲的記憶,也是聽者的回憶。雖然它依舊是一樣的旋律,一樣的歌詞,但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它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因此,相較于成年后聽到的新歌,大腦往往會將青春期時常聽的歌“維系”得更牢靠,生成的記憶痕跡更強。

      與此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對于流行音樂的消費和欣賞水平會隨之改變,對于新潮的流行音樂的感受力和迷戀度會逐漸下降,新一代的青少年聽眾會接棒成為主流聽眾。雖然流行音樂的受眾年齡分布十分廣泛,但是主要消費者總是青少年,例如每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都有大量和青少年日常生活相關的作品(《青蘋果樂園》《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晴天》《你說那C和弦就是》),這些音樂表達了青少年的喜怒哀樂、記載著他們成長的故事因而受到青少年群體的廣泛喜愛,并在其群體中得到廣泛的傳播。流行音樂的文化身份標志功能也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廣大青少年在由未成年到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會更重視自身的獨立性,而流行音樂則正是他們借以表現鮮明個性、構建青少年文化圈的重要方式。青少年追求不同于成人社會的主流文化,通過在集體消費中嘗試建立屬于自己的話語體系,同時這也是他們獲得別人認同、獲得社會歸屬感的標志——當然是他們這個文化圈的認同。因此,對于青少年來說,這一時期的流行音樂是他們的語言,是他們表達自我的重要工具之一。

      2018年,經濟學家Seth Stephens-Davidowitz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他對音樂流媒體spotify數據所做的統計,發現那些在人們青春期所發布的歌曲,往往很容易成為這個年齡段人群成年后最歡迎的歌曲。例如其數據顯示:radiohead的名曲creep,在38歲年齡段的中年男性音樂榜單中排名168,而在28歲或是48歲年齡段中,前300都沒有蹤影。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當creep在1993年發行的時候,現在的中年男人們正處于青春期,這首歌曾伴隨著他們一起成長。同樣,法國音樂流媒體Deezer也做過相關調查,數據表明當一個人的年齡到達33歲左右,就會開始越來越少地去聽新的音樂:在一個人的青春期發行的那些流行歌曲,就會在同一年齡段人心目中成為“永恒經典”。

      來看《披荊斬棘的哥哥》,由于節目的目標受眾不局限于當下的青少年,因此節目所選唱的歌曲范圍非常之廣,從1980年代《一剪梅》《倩女幽魂》到1990年代《不再猶豫》《流星雨》;從2000年《好春光》、2008年《搖滾怎么了》到2021年《這世界這么多人》等,它們不僅是臺上“哥哥們”的回憶,更是臺下不同時代聽眾們的共鳴。

      撫今懷昔:

      現代與懷舊的審美張力

      同聽老歌一樣,當我們看一些老電影、老照片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睹物思人”。這里有相當程度的“懷舊”因素。懷舊(nostalgia)來自兩個希臘詞根nostos(返鄉)和algia(懷想),是對于某個不再存在或者從來就沒有過的家園的向往。全球都在邁入快速現代化的進程:現代化、城市化所帶來的傳統倫理生活和情感生活的改變,生活的焦慮與不適,使人們對開始走向消逝的過往生活、歷史和文化產生了復雜和曖昧的情緒。這種帶有“懷舊”的情懷,尤其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革而體現得更加劇烈。

      流行音樂則是人們懷舊的重要媒介,通過熟悉的歌曲,我們會懷念過去親身經歷的人和事:打動我們的不光是音樂,更是那首歌擊中了我們過去的某段回憶。或讓我們潸然淚下,或讓我們傻傻發笑,或者讓我們唏噓不已。通過音樂,我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與過去的人和事建立了某種連接。此外,還有一些具有“懷舊”標簽的音樂可以讓我們去感受不曾經歷的過去。

      1980年代的一批流行音樂如《彎彎的月亮》《我熱戀的故鄉》的主旨,均表現的是一種回望,一種從經濟時代向農業時代的回望,一種現代人群向自己舊有的精神家園的回望。這里的“回望”其實也是一種文化上的慣性,表現了當代人對昨天與今天在空間疊置上的一種無奈和懷念。進入1990年代之后,懷舊歌曲更是成為流行音樂里的常青樹:《九月九的酒》對故土的懷念、《同桌的你》對校園生活的向往、《白樺林》則是通過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讓中老年人回顧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同時,也讓年輕人感受遠去的戰爭歲月。2000年之后,這種現代與懷舊的審美張力在流行音樂中表現得愈發明顯。

      現代化進程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和物質的豐富,也將現代化中存在的弊端帶給了人們,讓人們對自我的認識產生了斷裂。因此,“懷舊”在很大程度上,是現代人為了解決現實情景中認同危機的一種方式。人們從社會裂變過程中體會到了時間與空間的“斗轉星移”、人際關系的不確定以及社會不穩定帶來的不安全感。于是懷舊類流行音樂舒緩了人們的不安,安撫城市中躁動的心靈,與現代文化進行了精神上的對抗,讓人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舊”的美好。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歌,每一代青少年都有為之迷狂、為之傾倒的旋律和偶像。時光流轉,我們不經意間就走到了現在,只有老歌留在了過往的歲月里,容許我們在驀然回首的時刻,穿越時間、跨越空間,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這也再次表明流行音樂不止是日常生活中的調劑品,它更是一本日記,記錄著我們每個人的點滴,承載著時代的變遷。

      (作者為上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專業博士)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麻豆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成人|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videossex白浆|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